• 科技部出臺若干舉措推進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科技日報】

    時間:2011年07月14日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記者 陳磊
    怎樣拓寬項目申報和推薦渠道?項目評審如何實現公開公正公平?科研經費怎樣用活而不是“管死”?《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今天公布,針對當前科技計劃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科技部已同步推進“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科技部針對科技界普遍關注的指南編制和發布、項目評審、經費預算管理和信息公開4個關鍵環節,研究提出了10項改革舉措,并在當前主體科技計劃管理辦法中充分體現。”據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司長王曉方介紹,“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提出要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目標,突出重大任務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布局;強調各科技計劃要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進行系統部署,促進科技資源集成應用與開放共享,實現項目、基地、人才的有機結合;建立國家科技計劃備選項目庫,推進網絡視頻答辯和評審;建立和落實項目法人管理責任制和項目專員制,優化經費預算管理,完善評估評價、責任追究和成果匯交機制;加強項目實施全流程的信用管理,加強科技計劃的信息公開;加強科技計劃支持重點與地方、行業部門工作重點的有機對接。

    項目指南規定限制少了,申報渠道多了

    “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將圍繞國家戰略目標,按照重點領域、研究方向公開征集和發布指南。“項目指南只提出優先領域和方向,不對具體技術路線、具體任務指標等作過多規定,不對申報人職稱等作過多限制,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個人等社會各類科技研發主體都能夠無障礙地申報項目。”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葉玉江介紹說。

    按照指南征集和發布的總體要求,科技部在農村領域先行先試,于去年8月在門戶網站公布了備選項目征集指南。今年年初,基礎研究領域、高新技術領域、社會發展領域的預備項目征集指南也相繼通過科技部門戶網站對社會公開發布。征集需求范圍進一步擴大,部門、地方、行業協會、相關研究單位等均可按要求申報。截至目前,“973”“863”和支撐計劃全部領域都在網上發布項目指南。

    建立國家科技計劃備選項目庫

    據葉玉江介紹,“十二五”期間將在科技部門戶網站設置“國家科技計劃需求和項目征集”專欄,公開征集需求和項目建議,做到公開征集、全年受理、定期歸集,建立備選項目庫。在此基礎上,根據科技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凝練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實現重點任務與廣泛需求相結合。

    “備選項目的征集,改變過去僅由部門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門單一推薦的方式。”葉玉江說,在強化部門、地方推薦的基礎上,廣泛拓展推薦渠道,增加了行業協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推薦渠道。社會發展、農業等領域還開通了專家推薦渠道,在農村領域首批推薦的2056個項目中,專家推薦項目有547項,占總數的27%;在社發領域首批推薦的2910個項目中,專家推薦項目有1305項,占總數的45%。

    農村領域首批征集備選項目2056項,入庫1851項;啟動50個項目,280個課題,占備選項目的30%—40%;其他備選項目可視國家預算資金情況及時安排,有一些貼近產業化的項目,還可直接推薦給創業投資公司給予培育扶植。973計劃征集項目409項,遴選出127個備選項目入庫,目前正對入庫項目進行綜合咨詢,提出出庫項目建議。高新領域共征集備選項目3947項,社發領域征集備選項目2910項,正在開展入庫評審。

    備選項目庫能使科技計劃項目更好地滿足國家財政預算要求,確保項目經費及時撥付。如果年底財政收支盈余而追加預算時,可及時從備選項目庫中擇優立項。

    項目凝練堅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

    如何讓項目集中體現國家目標?葉玉江告訴記者,項目審批將改變過去“科技人員報什么,部門批什么”的形式,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圍繞創新鏈、產業鏈的發展進行系統部署,然后再納入各個計劃實施,并注重銜接和協調,最后再進行集成。

    備選項目的凝練堅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目標,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又體現了學術民主,強化了科學家興趣驅動的研究與國家重點任務的結合。“十二五”期間,科技部將優選一批目標清晰、重點突出、預期成效好的重大戰略任務,以重點專項的方式,跨領域、跨計劃組織實施。重點專項是備選項目庫凝練任務的重點,預計將達到主體科技計劃經費總量的60%。重點專項的實施,將結合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鼓勵創新型企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牽頭承擔重大任務。

    為了節約科技人員申報項目的時間和費用,提高答辯的公開公正程度,凈化答辯環境并提高答辯質量,“十二五”期間,科技部在“十一五”實現科技項目網上“一站式”申報的基礎上,將全面推進國家科技項目網絡視頻答辯和評審。

    優化經費預算管理,人員激勵性費用增加了

    經費預算審查程序太繁瑣、不科學,科研骨干為了支付研究人員工資而預算“造假”……針對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科技部、財政部對“十二五”科技計劃經費管理改革進行認真研究,形成了《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簡稱《通知》),目前正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通知》強調了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制,進一步調整和規范了課題經費開支范圍,提高間接費用比例,增加人員激勵性費用支出。對于參與研究課題的研究生和科研助理的勞務費用也作了相應安排。規定明確要求人員激勵和勞務費用的分配必須公開透明,納入績效工資管理。

    《通知》進一步簡化預算調整程序,增強預算管理的彈性。設備、材料和能源動力等直接費用可按課題進展需求,由課題負責人提出申請,實行動態調整,并簡化審批程序。

    同時,科技部正在積極推動計劃項目(課題)預算評審簡化流程,實現課題評審與預算評審同步實施,分頭出報告。

    計劃管理全過程信息公開

    據悉,目前各計劃都對計劃管理全過程的信息公開作了明確規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必須進行立項公告和結題公告。對于非保密的項目,課題立項后即在科技部門戶網站進行公告;課題驗收后,需對研究過程中形成的研發成果進行公告。

    各國家科技計劃的管理辦法中都明確要求實行公示制度,在遵守國家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對項目立項、中期評估和結題驗收結果等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并逐步實現結題項目后評估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科技計劃管理過程的信息公開,目前主體科技計劃管理辦法以及科技經費管理辦法調整意見都已在網上全文公開,面向全體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