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岸帶所參加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計劃
為執行陳穎軍研究員、劉東艷研究員、龔駿研究員等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渤海水體中的黑碳總量、輸入通量和源解析研究”、“北黃海近岸沉積物柱樣中浮游植物長周期變動特征的研究”、“海洋纖毛蟲共生菌多樣性、系統發育及與環境的關系”、“海洋寡毛類纖毛蟲常見類群分子多樣性及分子探針設計”,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海岸帶環境污染過程、近岸生態與環境和環境微生物學團隊成員參加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持、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2號”科考船承擔的2012年渤黃海海洋學綜合科學考察春季航次,圓滿完成了預定工作任務。
通過參加本航次的航行,我所采集了長江口、黃海、渤海118個站位水樣和55個站位表層沉積物樣品。這些樣品部分用來分析環境中各種痕量污染物的分布、來源與近海地球化學過程。部分樣品將用于海洋真核微型生物分子生態學研究。為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與降低研究成本,渤海及萊州灣口的部分沉積物樣品也將被用于海岸帶氮循環的研究,包括無機氮污染背景下氮沉降過程(反硝化與厭氧氨氧化)的速率與通量、相關微生物學機制及時空格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