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岸帶所非損傷微測電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環境化學實驗室秦偉研究團隊于順洋博士研制改進的非損傷微測電極(K+, Na+, Ca2+, Mg2+, H+,NH4+, Cl-, NO3-)日前已全部通過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驗收,并已批量生產。電極性能在信號穩定性、抗干擾性、工作溫度范圍和環保性等方面均優于市場同類產品,獲得了測試用戶的好評。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Tasmania學者Sergey Shabala教授對Cl-流速測定的穩定性給予了高度評價。
該技術能夠測定生物活體(如細胞、組織、器官胞或完整植株特定微區)的離子濃度、流速、三維運動方向等參數,具有活體、動態、實時等特點,可實現連續測定與自動監測,被應用于生命科學、醫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等諸多研究領域。新電極的優異性能可為相關科研人員研究營養運輸、生長發育、信號轉導、藥物篩選、動植物的生理調控、逆境生理、重要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等提供準確有力的檢測平臺。
另外,由于順洋博士和環境毒理團隊李連禎博士合作研制的重金屬微電極(Pb2+)目前正在推介,其它離子電極的研究也在進行中。重金屬系列微電極的成功開發將填補市場空白,獲得目前無法測量的重金屬離子流監測數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