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漬化生態系統中菌根真菌分子多樣性與生態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叢枝菌根真菌 (AMF)在植物根部的定植可增加植物對營養鹽的吸收、減輕病原及污染物脅迫、提高植物耐鹽。因此,海岸帶生態系統中的AMF可能是提高植物產量與抗逆的重要微生物資源。然而,濱海鹽漬化生態系統中植物根際共生的AMF的種類有哪些、不同類型的植物是否對應不同的AMF群落、土壤鹽漬化程度如何影響植物根際AMF多樣性與群落結構等還不清楚。海岸帶研究所龔駿研究團隊以萊州灣南岸為研究區,對海岸帶典型植物根際共生的AMF的多樣性及與環境因子、宿主屬性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進展。 

      龔駿研究團隊以萊州灣南岸這一典型因海水入侵而形成的鹽漬化生態系統為例,探討了18種優勢植物(堿蓬、檉柳、蘆葦等)根際共生的AMF的多樣性及與環境因子、宿主屬性之間的關系問題。研究發現,該地區植物根系大部分AMF屬于球囊霉屬,其中有9個基因型為國際上首次發現,可能代表新的AMF類群。低鹽環境中的AMF多隸屬于未培養球囊霉屬,而高鹽環境中AMF則主要集中在已經過孢子鑒定的球囊霉屬。不同鹽度區域植物根系的AMF多樣性指數明顯不同,但在本土植物與入侵植物、一年生與多年生植物、鹽生與非鹽生植物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鹽生植物與非鹽生植物根系的AMF群落組成沒有顯著區別,但宿主植物的耐鹽性、生活史和來源以及土壤環境因子 (鹽度和pH) 對該地區植物根系的AMF群落組成都有顯著的影響。土壤鹽度及pH是影響植物根際AMF群落的首要因素,其效應大于土壤營養狀況。該研究明確了濱海鹽漬化生態系統中蘊藏著獨有的AMF種質資源,在鹽漬化土壤中栽種植物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該成果于20137月在線發表于菌根研究國際期刊《Mycorrhiza》上(http://dx.doi.org/10.1007/s00572-013-0516-9)。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