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海岸帶所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紅土層分布及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長期以來,我國對紅色土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對于北方地區紅色土壤的研究非常薄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岸帶土壤和沉積物環境風險與生態修復研究組在研究所“一三五”規劃項目支持下,系統調查了不同沉積時期黃河三角洲土壤剖面形貌特征。

      研究組采集了包括東營、濱州、壽光、濰坊和萊州在內的42個典型土壤剖面發生層樣品,涵蓋了褐土、砂漿黑土、潮土和鹽土及其亞類土壤。發現了在現代黃河三角洲沉積區1米土體內廣泛分布著紅色夾粘層,其厚度在5-50cm不等。這些紅土層在物質組成、礦物學特征及基本理化性質上都與上下黃土層截然不同。在顆粒組成上要遠低于其上和其下的黃土層,但與第三紀紅黏土的中值粒徑非常接近;在礦物組成上,風化程度高的次生黏土礦物含量要比黃土層更高,游離態鐵氧化物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碳酸鈣、有機質、陽離子交換量(CEC)等理化指標在紅黏土層中均有明顯的積累現象。同時,土壤剖面中的常量與微量元素的分布與一般的潮土以及鹽土剖面中由表層向下逐漸遞減的分布趨勢不同,在紅黏土層,這些元素的分布都出現了明顯的富集現象。

      目前,相關研究成果部分已發表在Journal of Soil and Sediment、《地球化學》等期刊上。研究組將進一步結合黃河三角洲地區紅土層的物質來源、沉積與發育時間以及元素生物地球化學特征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并積極拓展與國際、國內相關研究單位的合作,進一步闡明黃河三角洲紅土層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河口三角洲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意義。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