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岸帶所2014年夏季渤海及鄰近海域聯合觀測航次圓滿完成
2014年9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組織的2014年渤海夏季調查航次圓滿完成。本次綜合調查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課題“外海輸入對渤海生態系統的影響”,與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北方典型海岸帶水動力變化和復合污染機制及其生態損害評估”共同支持,目的在于探明外海輸入和人為活動共同作用下渤海生態環境的現狀及動態變化。本航次由駱永明所長和陳穎軍處長負責總體協調,張華研究員擔任聯合航次首席科學家,唐建輝副研究員、唐誠副研究員、鄒濤博士分別擔任各航段首席科學家,研究所共有36名調查隊員先后參加了調查航次,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部分調查作業。
本航次作業范圍覆蓋渤海、渤海海峽及北黃海,作業時間從8月12日至9月7日,在2013年12月冬季觀測航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了覆蓋區域與作業內容。其中8月12日開始第一航段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調查采樣工作,第二航段于8月26日開始,進行渤海海峽與渤海中部觀測,合計海上工作38天,總航程2500余海里,共完成調查站位140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等綜合分析,提供了對渤海夏季流場、溫鹽、營養鹽、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葉綠素、微生物、浮游動物、浮游植物、底棲動物等要素詳細分布規律的全面認識。期間,年輕的調查隊員們艱苦作業,不斷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保證了航次工作的圓滿完成。目前,通過航次獲取的樣品和數據正在進一步整理分析中,航次結果將為渤海生態環境科學管理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