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海岸帶所在中國大陸海岸線長期變化特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海岸線變化是氣候變化、海平面變化和陸海相互作用背景下海岸帶區域資源環境系統演變的集中體現,也是海岸帶區域人類影響和改變自然環境以及適應和響應氣候變化的集中體現,因而是國內外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的大陸海岸線有多長?這條“線”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什么問題?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所“一三五”項目等支持下,煙臺海岸帶所侯西勇研究員領導的小組通過研究,系統地揭示了20世紀40年代初以來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變化特征。 

      該研究組完成了整個中國大陸海岸帶的野外考察,測量獲得近600個點位的GPS實測數據,并從地球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出發,提出大尺度區域海岸線提取結果精度控制與誤差分析的具體方法;通過將地圖資料和遙感信息等多源、多時相數據進行融合和岸線信息提取,大大拓展了中國大陸海岸線變化研究的時間范圍。研究表明,中國大陸海岸線變化顯著、特征復雜:岸線人工化是結構方面最主要的變化特征,目前自然岸線的保有比例已經不足1/3;大陸海岸線分維數具有北方<整體<南方的宏觀格局特征,但近年來北方海岸帶急劇的岸線人工化過程大大縮小了岸線分維數的南北差異從而顯著改變了中國大陸海岸線分形的宏觀格局特征;大陸沿海的陸海格局與過程特征復雜,近70年間,超過68%的海岸總體向海擴張,超過22%的海岸總體向陸后退,而凈變化結果是陸地面積增加了近1.42km2,平均增速為202.82km2 a-1;大陸沿海93個主要海灣的面積萎縮量共約1.01km2,整體平均的萎縮率、萎縮速率分別高達18.19%144.20km2 a-1;渤海海域總面積減少了7.06%,年均減少82km2 

      該研究成果將中國大陸海岸線變化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它從海岸線變化的視角反映了中國海岸帶和近海區域的多種問題,對于加強中國大陸海岸線資源的保護、管理與可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參考價值。研究相關的論文發表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地理學報》、《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Natural Hazards》、《Wetlands》等學術期刊,并于近期被“科學網(ScienceNet.cn)”報道。 

      代表性論文鏈接: 

      1.侯西勇, 毋亭, 侯婉,  陳晴, 王遠東, 于良巨. 2016. 20 世紀40年代初以來中國大陸海岸線變化特征. 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 46: 10651075, doi: 10.1360/N072015-00268 

      中文版: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N072015-00268 

      英文版: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30-016-5317-5 

      2.侯西勇, 侯婉, 毋亭. 2016. 20世紀40年代初以來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海灣形態變化. 地理學報, 71(1): 118-12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1601009.htm 

      3.Wu Ting, Hou Xiyong, XU Xinliang. 2014.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land coastline utilization degree over the last 70 years in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98, 150-157. DOI: 10.1016/j.ocecoaman.2014.06.016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4569114001999 

      附:科學網相關報道,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97424.html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