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海岸帶所在大氣氮氧化物源解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氮氧化物(NOx)是大氣細顆粒物(PM2.5)中硝酸鹽(NO3-)的前體物,在二次顆粒物形成和增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觀地認識大氣中NOx的來源是控制大氣污染的關鍵,但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從受體角度對其形成認知。 

      在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岸大氣有機污染過程及模擬課題組在渤海海島采集PM2.5樣品,旨在認知華北背景區域PM2.5的來源特征。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方運霆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測定了位于渤海海峽中部北隍城島PM2.5中的NO3-氮同位素,創新地將生態領域廣泛應用的貝葉斯混合模型增加了大氣分餾模塊,利用該模型成功地量化了NOx在氣粒轉化過程中氮同位素分餾值,首次從受體角度追溯了大氣中NOx的來源。結果表明:燃煤排放、生物質燃燒和移動源排放是華北背景區域大氣中NOx的主要來源(見下圖),冬季供暖燃煤排放是NOx的主要貢獻者。此外,海岸大氣有機污染過程及模擬課題組也于近期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和模型相結合的方法,確定燃煤排放、生物質燃燒和移動源排放是渤海區域PM2.5及其水溶性碳質成分的主要污染貢獻源。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2017IF5.393)和大氣化學物理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7IF5.318 

      論文鏈接: 

      1. Zheng Zong, Xiaoping Wang, Chongguo Tian* et al., 2017. First Assessment of NOx Sources at a Regional Background Site in North China Using Isotopic Analysis Linked with Modeling, DOI: 10.1021/acs.est.6b06316) 

      2. Zheng Zong, Xiaoping Wang, Chongguo Tian, Yingjun Chen, Lin Qu, Ling Ji, Guorui Zhi, Jun Li, and Gan Zhang, 2016.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at a regional background site in North China using PMF linked with radiocarbon analysis: insight into th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burning. Atmos. Chem. Phys., 16, 11249-11265, doi:10.5194/acp-16-11249-2016.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