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海岸帶所在多氯聯苯降解菌以及聯苯雙加氧酶人工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具有高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可以遠距離遷移等特點。由于自然界中缺乏有效的酶降解系統,多氯聯苯及其類似物在環境中能長久滯留。因此,篩選與PCBs相關的降解菌、設計高效酶降解系統是控制和處理多氯聯苯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洋環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團隊前期從河海交匯處篩選到一株能夠利用聯苯和4-氯聯苯作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長的蒼白桿菌Ochrobactrum anthropistrain P-6),研究發現菌株P-6具有陸地菌和海水菌的雙重特點,能夠高效地降解高氯聯苯。該研究首次發現并報道了蒼白桿菌對多氯聯苯的降解特性,并對其代謝產物進行了檢測和分析。蒼白桿菌P6具有廣泛的底物譜范圍,能夠對毒性高且對稱共平面的高氯聯苯進行高效降解,這在目前所發現的降解菌中較為罕見。蒼白桿菌P6不僅能夠代謝4-氯聯苯,還能進一步代謝中間產物4-氯苯甲酸,表明其可具有完全礦化PCBs的能力,能夠為海洋中多氯聯苯的降解和多氯聯苯的污染修復提供依據。

    研究團隊還從多氯聯苯降解途徑的起始降解酶-聯苯雙加氧酶出發,以PCBs模式降解菌株Burkholderia xenovorans LB400聯苯雙加氧酶為親本,通過兩步定點突變獲得了突變體S283Mp4-S283MRR41-S283M。通過比較野生型與突變體對聯苯及選定的PCBs的催化性能,模擬突變蛋白結構和分子對接等方法,首次探究了位于催化中心II區域的S283M突變對聯苯雙加氧酶催化性質的影響,揭示了該突變對酶催化活性和底物特異性的改變,分析了其可能的機制。這對于理解功能相近的Rieske型加氧酶中相應的283位殘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為如何擴大聯苯雙加氧酶的底物范圍和提高催化效率的機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進而為更有效地開展微生物修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1 BphAELB400及其突變蛋白的三級結構同源模型A, BphAELB400; B, BphAES283M; C, BphAEp4-S283M; D, BphAERR41-S283M

    2 BphAEs催化活性空腔A, BphAELB400; B, BphAES283M; C, BphAEp4; D, BphAEp4-S283M; E, BphAERR41; F, BphAERR41-S283M

     

    相關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微生物學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以及微生物學通報、生物技術通報等。相關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前沿重點研究計劃、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計劃、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

       https://aem.asm.org/content/86/19/e01040-20

       http://journals.im.ac.cn/wswxtbcn/article/abstract/tb20103393

       http://www.swjstb.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94&id=4211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