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度專項辦驗收-驗收通知及項目清單

    關于國家國際科技合作

    專項項目驗收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2012年度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工作部署及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規定,委托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組織專家組對部分項目進行驗收,具體驗收工作由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辦公室負責(以下簡稱專項辦)。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1、2007年以前立項項目

    按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2007年以前立項項目驗收工作采取技術驗收與財務驗收相結合的方式,不單獨組織財務驗收。項目單位在提交驗收材料時,需同時提交經費決算書。專項辦在組織具體驗收工作時,應遴選2名財務專家參加項目驗收,且由1名財務專家擔任驗收專家組副組長。

    2、2007年及以后立項項目

    2007年以后(含2007年)立項項目,驗收工作包括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兩個階段。財務驗收由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以下簡稱條財司)負責,具體財務驗收工作流程及要求見附件1。技術驗收的組織工作由專項辦承辦,具體驗收工作流程及要求見附件2。驗收結論將在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工作均完成后下達。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均通過,驗收結論為通過驗收;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如有任意一項未通過,則驗收結論為不通過驗收。

    3、項目成果報送

    根據我司成果管理要求,項目單位需在技術驗收前,提交一份項目基本情況與成效簡介,驗收后提交一份成果宣傳材料(600字以內)與一份展板宣傳材料(200字以內,并附2-4張相關圖片)。以上材料(含電子版),應按項目密級采取相應報送方式報送至專項辦。

    4、重大事項報告審批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實行重大事項報告審批制度。項目執行過程中,遇調整實施計劃、更換項目負責人或延期、終止、撤消合同等重大事項,須嚴格按照要求及時報批。應至少在合同截止日期前三個月,由項目單位提出調整、終止或撤銷的書面申請及相關材料,經組織(推薦)部門審核并正式行文報我司批準后執行。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違規處理。未按要求及時報批的,一律不予受理。

    請你部門根據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好驗收有關工作。

    聯系人:劉云超,蒲燕萍,劉華

    電 話:(010)68511823 68598406

    傳  真:(010)68598405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4號,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合作計

    劃處(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辦公室404、405室)

    郵  編:100045

    E-mail: guojikejihezuo@163.com, liuh@most.cn

    系統技術支持電話:(010) 82318194

    附件:1.財務驗收工作流程

    2.項目驗收工作流程

    3.專項辦驗收項目清單

    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


    附件1:

    財務驗收工作流程

     

    本流程適用于2007年以后(含2007年)立項、專項經費1000萬以下的公開項目,立項年份以任務合同書中項目編號前四位為準。

    驗收方式。財務驗收由科技部條財司負責,具體工作由條財司委托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承辦。

    政策文件。《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預算管理問答》和《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請登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網(http://www.istcp.org.cn,以下簡稱國合專項網),從“政策管理”欄自行查看。

    財務審計。項目單位應在任務合同書規定完成日期后的10個工作日內,在清理賬目、計算項目實際成本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工作:

    1. 自行從國合專項網“文件下載-結題驗收”欄下載、填寫財務驗收報告。

    2. 在科技部條財司確定的會計師事務所清單范圍內,自行選擇一家對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具體會計師事務所清單請從國合專項網“通知公告”欄查看《關于發布“十二五”期間具有國家科技經費審計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名單的通知》)。

    3. 會計師事務所登錄http://www.owlsoft.com.cn,從“電子政務新聞”欄下載“審計相關填報系統軟件下載(2011-11-15)”,按要求上傳、出具相關審計報告。如有口令錯誤、事務所更名等問題,請咨詢科技經費監管中心,軟件操作問題請聯系(010)52183030。

    4. 專項經費1000萬以上(含1000萬)項目,由科技部指定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項目單位在向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提出驗收申請后,等待具體通知即可。

    5. 非公開項目,項目單位不得自行審計,財務審計及財務驗收工作要求由條財司委托科技經費監管中心另文通知,項目單位等待通知即可。

    財務驗收材料提交。完成審計工作后,項目單位將審計報告、財務驗收報告等材料,經組織(推薦)部門審核、蓋章后,一并報科技評估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皂君廟乙7號,聯系人:張俊清、曹卉,電話:62169398、62169518)。提交材料要求如下:

    材料1:《財務審計報告》,一式7份(2份原件);

    材料2:《財務驗收報告》,一式7份(2份原件);

    材料3:《預算書》,一式1份(復印件);

    材料4:項目經費預算批復文件,一式1份(復印件);

    材料5:《項目任務合同書》,一式1份(復印件);

    材料6:《項目重大事項調整申請表》及相關批復文件(復印件),一式1份(若存在重大事項調整行為需提交)。

    科技評估中心對提交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將審查結果報條財司備案。

    財務驗收。由條財司委托科技評估中心組織成立財務驗收評議專家組,對項目進行財務驗收。財務驗收以審計報告、財務驗收報告、經費預算批復文件和預算書(或項目任務合同書中確定的經費預算)為依據。

    根據《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要求和財務驗收專家組的論證意見,對于經費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不規范行為、需進行整改的,條財司委托科技評估中心提出書面整改要求,通知項目承擔單位在10個工作日內整改完畢,并提交整改情況書面報告。對于存在不規范行為較為嚴重的,將根據需要到承擔單位檢查落實整改情況。針對整改項目,將組織財務驗收補充評審,整改到位的通過財務驗收,整改不到位的不通過財務驗收。


    附件2:

    項目驗收工作流程

    本流程適用于委托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驗收的項目。

    驗收方式。根據國際科技合作工作需要及項目特點,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驗收采取(1)委托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組織專家組進行驗收,或(2)委托項目組織(推薦)部門進行驗收兩種方式。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對驗收工作及項目進行監督檢查。

    驗收申請。項目單位在任務合同書規定的終止時間后20個工作日內,登錄國合專項網(http://www.istcp.org.cn)進入“結題驗收”欄(類型:負責人,用戶名:項目編號,初始密碼123456),在線填寫、打印驗收相關材料并提交組織(推薦)部門審核。

    非公開項目不得通過網上填報,須登錄國合專項網進入“結題驗收”欄,下載“保密項目單機版填報軟件”,通過單機版軟件填寫、打印驗收相關材料,并提交組織(推薦)部門審核。

    部門審核。項目組織(推薦)部門應及時對驗收相關材料進行在線和紙質審核。對于審核通過的公開項目,將不超過兩頁紙的項目基本情況與成效簡介,以附件形式發送至guojikejihezuo@163.com,郵件主題“項目編號”。項目基本情況與成效簡介的命名規則:“項目編號+中劃線+A0”,例如:2010DFA11050-A0,文件大小應在10M以下,后綴名為:“.doc;.pdf”均可。非公開項目,需將項目基本情況與成效簡介刻盤由保密渠道報送。

    其他驗收材料由組織(推薦)部門留存或返還項目單位。

    組織驗收。專項辦確定驗收時間后,至少提前10天將具體驗收通知發送到組織(推薦)部門,并組織專家組進行驗收。

    驗收專家組一般由7名專家組成,2007年以前項目為9名專家(含2名財務專家,且由1名財務專家擔任專家組副組長)。驗收專家應從國際科技合作專家庫中,根據同行和回避原則隨機選取,且每個單位原則上最多只能遴選1名專家。驗收工作須嚴格按照有關工作規范執行。

    驗收程序。項目單位根據要求準備驗收材料,做好會議記錄。驗收會上提交專家審閱的材料包括:

    材料1:PPT(要求有考核指標與實際完成情況的詳細對比說明);

    材料2:草擬專家組意見(1頁以內,電子版1份+紙質版7份);

    材料3:《項目驗收報告》、《技術報告》及任務合同書中規定應提交的其他項目成果,每位專家1份(2份原件);

    材料4:《任務合同書》復印件,每位專家1份;

    材料5:《重大事項調整申請表》及相關批復文件(復印件),一式1份(若存在重大事項調整行為需提交);

    材料6:2007年以前項目還需提供《預算申報書》和《經費決算書》,原件一式2份。

    驗收專家應在評議合作取得的重大突破、重要創新的同時,重點對國際合作所起的作用、影響,以及項目實施對經濟、社會發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支撐作用等方面進行評議。具體程序如下:

    1. 由項目單位指定1-2人作項目實施情況陳述,15—30分鐘;

    2. 驗收專家進行提問、質詢,項目組答辯,15—30分鐘;

    3. 驗收專家獨立填寫驗收評議表,并對草擬專家組意見進行討論、修改,最終形成驗收專家組意見(項目單位回避,且當場不宣讀),15—30分鐘;

    4. 項目單位清點、領回所有材料后即可離開。

    材料歸檔。在驗收結束后一個月內,項目單位再次登錄國合專項網“結題驗收”欄(非公開項目進入下載的單機版軟件),根據答辯過程中專家提出的意見,整理形成《專家修改意見處理情況表》,并在線修改、打印、提交驗收相關材料。同時,將《驗收申請表》、《驗收報告》、《技術報告》及任務合同書中規定應提交的其他成果、《專家修改意見處理情況表》、成果宣傳材料(600字以內)和一份展板宣傳材料(200字以內,并附2-4張相關圖片),一式1份,經組織(推薦)部門審核、蓋章后,報送至專項辦,提交材料清單見附表(要求所有材料均為最終版且簽字、蓋章、日期等齊備)。

    非公開項目須同時將填報的單機版軟件刻盤,連同以上紙質材料一并通過保密渠道報送。

    成果宣傳材料的命名規則:“項目編號+中劃線+B0”,例如:2010DFA11050-B0,文件大小應在10M以下,后綴名為:“.doc;.pdf”均可。展板宣傳材料的命名規則:“項目編號+中劃線+C0”,例如:2010DFA11050-C0,文件大小應在10M以下,后綴名為:“.doc;.pdf;.jpg”均可。

    驗收審批。綜合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結論,經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審核確認后,下達《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驗收意見書》到組織(推薦)部門。

    對于驗收不通過的項目,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規定,項目單位可在首次驗收后的半年內,向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提出驗收復議申請,由國際合作司再次組織專家進行驗收。超出半年未申請復議的項目,做驗收不通過處理。

    注:所有和驗收相關的表格,均可從國合專項網“文件下載-結題驗收”欄進行下載。

    附表:提交材料清單


    附表:

    提交歸檔材料清單

    (適用于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辦公室組織驗收的項目)

     

     

    序號

    材 料 名 稱

    數量

    1

    驗收申請表

    1

    2

    項目基本情況與成效簡介

    1

    3

    驗收報告

    1

    4

    技術報告

    1

    5

    專家修改意見處理情況表

    1

    6

    成果宣傳材料

    1

    7

    展板宣傳材料

    1

    8

    材料1-7全部上傳至系統內,且組織(推薦)部門已經審核提交(公開項目)

    --

    9

    材料1-7全部上傳至單機版軟件中,且單機版軟件已經刻盤報送(非公開項目)

    --

    說明:

    1.提交時請按表中提交材料的序號單獨裝訂,單頁的材料無需裝訂,切勿將所有材料裝訂在一起。

    2.對于提交材料不全或材料未按要求簽字、蓋章的,專項辦將不予接收并要求項目承擔單位補齊后重新提交。


    附件3:專項辦驗收項目清單

    2012年度委托國合專項辦驗收的項目清單

    項目編號

    負責人

    組織(推薦)部門

    擬定驗收時間(月)

    擬定驗收地點

    2010DFA52180

    蔣利軍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4

    北京

    2009DFR50320

    熊曉東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4

    北京

    2009DFB50210

    徐駿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1

    北京

    2010DFA52280

    米緒軍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1

    北京

    2010DFB50340

    熊柏青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11

    北京

    2009DFR80040

    王春生

    長春市科學技術局

    11

    長春

    2010DFA11670

    錢德沛

    工業和信息化部

    4

    北京

    2010DFB13470

    續合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

    4

    北京

    2010DFA72540

    付永領

    工業和信息化部

    11

    北京

    2010DFA52030

    郎利輝

    工業和信息化部

    11

    北京

    2009DFA22540

    陳軍

    國家測繪局

    4

    北京

    2010DFA21020

    陳大可

    國家海洋局

    4

    北京

    2009DFA22920

    陳立奇

    國家海洋局

    11

    北京

    2009DFA32180

    呂建雄

    國家林業局

    4

    北京

    2008DFA32070

    劉世榮

    國家林業局

    4

    北京

    2008DFA31570

    雷加富

    國家林業局

    11

    北京

    2009DFA32490

    高甲榮

    國家林業局

    11

    北京

    2009DFA92900

    吳堅

    國家林業局

    11

    北京

    2011DFB70230

    王日清

    國家外國專家局

    4

    北京

    2009DFA30680

    錢忠直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4

    北京

    2009DFA30690

    林瑞超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4

    北京

    2008DFA40270

    鄒明強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11

    北京

    2009DFA31960

    馬曉光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11

    北京

    2009DFA32720

    鄒明強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4

    北京

    2008DFA32010

    汪衛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4

    北京

    2009DFA31660

    黃璐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1

    北京

    2009DFA31970

    趙志付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1

    北京

    2009DFA22380

    李文鵬

    國土資源部

    11

    北京

    2009DFR40020

    朱玉良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6

    黑龍江

    2009DFR70030

    劉恩清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5

    黑龍江

    2009DFR40060

    張洪杰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

    5

    長春

    2010DFR50030

    朱德洪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5

    江蘇

    2009DFA82480

    王克海

    交通運輸部

    11

    北京

    2008DFR30590

    趙東生

    軍事醫學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A91790

    吳文良

    科技部農村司

    4

    北京

    2009DFA32460

    霍貴成

    科技部農村司

    11

    北京

    2009DFA91920

    王子健

    科技部社發司21世紀中心

    4

    北京

    2009DFA32730

    李錚

    科技部生物中心

    4

    北京

    2009DFA31340

    梁向黨

    科技部生物中心

    4

    北京

    2009DFA32010

    杜冠華

    科技部生物中心

    11

    北京

    2009DFA32960

    陳英茂

    科技部生物中心

    11

    北京

    2011DFA01080

    陳紀瑛

    科學技術部

    4

    北京

    2011DFA61320

    張曉魯

    科學技術部

    4

    北京

    2008DFB50030

    劉正東

    科學技術部政體司

    4

    北京

    2010DFR40020

    高瑞文

    寧波市科學技術局

    5

    寧波

    2010DFB80020

    梁健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6

    山東

    2009DFA71850

    高占義

    水利部

    11

    北京

    2006DFA31460

    張陽德

    衛生部

    4

    北京

    2008DFA31070

    王向濤

    衛生部

    11

    北京

    2009DFA32250

    郭順星

    衛生部

    4

    北京

    2009DFB30050

    惠汝太、宋雷

    衛生部

    4

    北京

    2009DFB30420

    邵一鳴

    衛生部

    11

    北京

    2009DFA21480

    單新建

    中國地震局

    11

    北京

    2009DFA21280

    徐錫偉

    中國地震局

    4

    北京

    2010DFB60380

    周少雄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4

    北京

    2010DFA54620

    劉天成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11

    北京

    2010DFR50380

    李波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11

    北京

    2007DFR80040

    孫俠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4

    北京

    2009DFR80130

    黃文超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11

    北京

    2008DFR60020

    楊紅義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4

    北京

    2010DFB50350

    袁林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

    11

    北京

    2010DFA54190

    李娟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11

    北京

    2009DFB33040

    袁志明

    中國科學院

    5

    武漢

    2008DFA10520

    胡長青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8DFB50130

    李燦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8DFA51220

    張忠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7DFA91660

    陳進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92360

    駱永明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A01290

    王恩哥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A32210

    李承森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A41220

    智林杰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01560

    韓秀峰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B70620

    朱俊強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B20190

    喬建平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B70560

    肖云漢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A32450

    許執恒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A41250

    許國旺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A21690

    楊永輝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B00130

    韓延本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B20580

    劉武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10DFA21880

    孟慶巖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10DFR50650

    牛崗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B30310

    劉志杰

    中國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A12770

    夏洪流

    中國科學院

    4

    北京

    2008DFA30780

    吳德勝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4

    北京

    2010DFB60680

    景全榮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11

    北京

    2010DFA71310

    劉樹民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11

    北京

    2009DFR30630

    邱德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

    4

    北京

    2009DFA31980

    陳萬權

    中國農業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31730

    王曉武

    中國農業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32200

    吳孔明

    中國農業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34420

    蔡典雄

    中國農業科學院

    4

    北京

    2010DFA32690

    魏益民

    中國農業科學院

    11

    北京

    2009DFB20540

    喻紀新

    中國氣象局

    4

    北京

    2010DFA21140

    張鵬

    中國氣象局

    11

    北京

    2009DFA22800

    孫俊英

    中國氣象局

    11

    北京

    2009DFA91900

    房世波

    中國氣象局

    11

    北京

    2009DFA21430

    張人禾

    中國氣象局

    11

    北京

    2006DFB32210

    何昆侖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4

    北京

    2009DFA33020

    李一石

    中國醫學科學院

    11

    北京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