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2012年度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指南
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基金,支持與我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關的基礎研究項目,接受并鼓勵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尤其是中青年學者,通過利用我室設備、樣品和資料,或與我室合作的形式,前來從事研究工作。
一、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1、古海洋學與古環境
以西太平洋邊緣海和暖池區為重點,圍繞熱帶碳循環和西部邊界流等主題,探索研究海區在全球氣候環境演變中的作用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在分析深海沉積記錄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過程的觀測和環境演變的數值模擬。
2、大陸邊緣演化與海洋沉積學
以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山區隆升、風化剝蝕,河流物質搬運到邊緣海的“從源到匯”過程研究,研究我國新生代地形倒轉及其氣候環境后果,探索構造抬升-氣候演變-物源區風化剝蝕之間的相互耦合關系。
3、海底資源
以海洋及相鄰陸區的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為主要對象,探索海洋地震、重力、磁力和大地電磁測量等地球物理探測的正、反演理論和新技術,發展地震、電磁和測井的成像技術以及圖像處理方法,開展以海上后備能源基地為目標的地質—地球物理綜合研究。
4、深海生物地球化學
針對國際綜合大洋鉆探計劃(IODP)首項內容“深部生物圈及洋底下的海洋”,開展深海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學作用的研究,探索有關海底地質與成礦作用的機理以及碳循環和生命演化等問題。
5、 海底過程與觀測
研究大洋中脊與中脊外的熱液過程,積極發展長江口及東海海底現代過程的觀測系統,建設現場與室內相結合、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新學科方向,利用國際國內合作,為我國全面發展海底觀測系統積累技術和經驗,同時通過現代過程研究,加強探索機理和理論創新能力。
此外,實驗室也鼓勵全球地震學、地球動力學、海洋法規、海洋文化、海洋科普等交叉研究領域的課題申請。
二、開放課題基金申請
1. 申請者根據實驗室近期主要研究方向自由選立課題,按照《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認真填寫申請書。資助立論清晰、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具有創新科學意義的研究課題。
2、實驗室從2012年起設立“國際青年科學家訪問學者基金”,資助在海外(含港澳臺)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研究內容符合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的青年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從事合作研究,納入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的統一管理。
3. 鼓勵申請者同本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圍繞實驗室主攻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合作研究,但此條不作為必備或優先條件。
4. 優先資助申請者利用本實驗室的先進科學儀器或樣品材料,以客座研究人員身份,來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實驗室備有從事海洋科學和地球物理學研究的多種大型儀器和設備(請參閱實驗室網頁介紹),可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和測試咨詢。
5. 本年度資助的課題分兩類:(1)A類課題的執行期為二年,申請金額不超過10萬元;(2)B類課題的執行期為一年,申請金額不超過5萬元。主要資助對象是具有博士學位、從事研究工作不超過5年的青年學者。如果申請課題的創新性很強,可考慮資助在讀的博士研究生或其他研究人員。2012年度資助計劃不少于20項,其中作為“國際青年科學家訪問學者基金”資助的海外申請課題不少于30%。
6. 2012年度的課題申請截止日期:2012年9月30日。申請者應在截止日期之前將課題申請書(一式二份,雙面打印,所在單位同意簽字蓋章后),寄至本實驗室,同時用電子郵件發給本實驗室聯系人。
7、聯系人:張利 博士,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郵編:200092);電話:86-21-65981613;傳真:86-21-65988808;Email: 99zhangli@#edu.cn;網址:http://mlab.#edu.cn。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2012年7月1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