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站2009年度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中國科學院鶴山丘陵綜合開放試驗站 廣東鶴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09年度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為促進植被生態恢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系統功能及過程、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以及人工林經營管理等方向的實驗與研究工作,鶴山站設立開放研究基金,資助國內外學者和科技工作者來站開展工作。 2009年度鶴山站開放基金擬設5項,分指定領域申請和自由申請兩類。每項資助強度約為5萬元人民幣。申請截止時間為2009年12月30日。請申請人填寫開放基金申請書(紙質一式3份、電子文檔1份),于2009年12月30日前(郵寄申請書以投遞日郵戳為憑)提交到鶴山站辦公室(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辦公樓305房刁慧娜收)。研究工作開始時間為2010年3月1日,研究期限2年。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獲得博士學位至少一年后的科研工作者(本站固定人員除外)均可申請。 一、 鶴山站簡介 廣東鶴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暨中國科學院鶴山丘陵綜合開放試驗站(鶴山站)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臺站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主要圍繞恢復生態學這一研究領域,下設恢復生態、土壤生態與環境工程、環境生態、植被與景觀生態4個創新研究組。有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研究員6人,研究實習員3人,站現有固定支撐技術及管理人員4人,長期聘用的技術工人5人。2008年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共39人。有綜合辦公樓面積432平方米,住宿用房210平方米,生活用房約100平方米,實驗室202平方米,展覽室45平方米,樣品貯藏室約60平方米。鶴山站設有氣象水文、土壤分析、土壤動物、植物生態等實驗室以及華南植物園內的土壤理化、土壤動物、景觀植被、氣象水文等實驗室。1984年,鶴山站建立了實驗樣地2500畝,其中500畝為永久固定樣地,2000畝為示范推廣樣地。設馬占相思林、針葉混交林、桉樹林、針闊葉混交林、豆科樹種混交林、鄉土樹種混交林等六個人工林類型,并有草坡對照樣地。建立了兩個“林-果”復合農林業生態系統。2005年丘陵荒坡上新建立了“森林生態系統大型野外控制實驗研究樣地”。此實驗樣地占地五十公頃,共14個處理,每處理設置三個重復樣地,每重復樣地的面積為1公頃。主要研究物種配置、燒山、施肥、輪伐等對荒坡植被、土壤生物多樣性及土壤生態功能恢復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特別強調土壤生物多樣性與植物多樣性的關系。此樣地的特點是借用了農田生態系統研究的實驗設計理念:規模大、處理多、有重復,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利用此平臺,我的研究團隊于2006年成功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名稱是:“華南地區受損丘陵生態系統植被和土壤恢復機理與格局優化研究”。以鶴山站長期研究成果為基礎出版了2部專著,發表論文900余篇。鶴山站的“熱帶亞熱帶植被恢復生態學研究”成果于199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廣東省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熱帶亞熱帶退化生態系統的植被恢復生態學研究》和《熱帶亞熱帶恢復生態學研究與實踐》是我國在本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著。2004年,鶴山站的恢復生態學工作,被國家環保總局作為中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 三個主要案例之一列于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報告中。 二、 2009年度重點資助領域(三項,另外自由申請兩項) 1、土壤種子庫動態及對林下更新的影響 2、昆蟲多樣性及昆蟲-植物相互作用 3、林下芒萁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影響 三、開放研究基金的管理辦法 1、開放基金設置的原則 ①開放基金課題必須符合鶴山站總體研究定位;②支持具有開拓性、前瞻性、創造性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③支持青年科學家,特別吸引博士、博士后來鶴山站工作,以培養高層次科學研究人才;④歡迎開展多學科交叉聯合的合作研究,鼓勵與相關學科領域的野外臺站開展合作研究;⑤支持和鼓勵為政府提供重大戰略決策中關鍵科學問題的研究。 2、資助對象 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凡獲得博士學位畢業滿一年的外科技工作者(本站固定人員除外),計劃與本站固定人員開展合作研究,均可在《指南》規定的范圍內提出資助申請。同時鶴山站也接收國內、外研究人員自帶課題和經費,利用鶴山站設備條件開展科學研究。 3、資助課題類型 開放基金包括領域申請和自由申請兩類,每項資助4-6萬元。開放基金課題有效期一般不超過二年,研究工作開始時間從批準立項的次年3月算起,特別優秀的或有潛力的研究人員,經學術委員會批準可延長一年。 4、開放基金課題評審 鶴山站站長、副站長負責開放課題的初審,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可建議不予資助:①申請手續不完備,申請書填寫不符合規定;②不符合基金資助范圍;③ 與同類研究低水平重復;④明顯缺乏立論根據,或研究方法、技術路線不清,無法進行評審;⑤不具備實施該項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條件;⑥申請經費過多;⑦已從其它部門獲得充足的經費。 鶴山站學術委員會以會議或書面通訊評議方式對申請課題進行評審,根據“公平競爭、擇優資助”的原則,討論推薦資助課題及資助額度。根據學術委員會的評審建議,由鶴山站站長審定并簽發立項批準書,通知申請者及其所在單位,正式批準立項的開放課題報送主管部門備案。 5、項目執行期間管理 (1)、申請者在收到批準資助通知后,應按照批準金額、研究年限和評審意見,在兩星期內編寫研究工作計劃,并簽訂資助項目計劃合同書,報本站核準后開展工作。鶴山站將為客座人員提供工作條件和生活上的便利。獲準課題應每年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向實驗站學術交流委員會作研究進展報告,開放課題在結題時需要提交《鶴山站開放基金課題總結報告》及有關的軟硬件原始資料,包括:①發表學術論文的復印件,著作;②專利與獲獎成果證書復印件;③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術檔案、數據記錄、圖紙、底片、軟件、程序和其它資料,以及目錄清單;④經費決算。鶴山站學術委員會將對開放課題完成情況進行評議,經鶴山站站長簽字同意后批準結題。 (2)、研究計劃實施中,若改變預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計劃,以及需要提前結題或延長期限,課題負責人須提出報告,經所在單位審查簽署意見后,報鶴山站審批。鶴山站管理人員將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及執行情況,發現完不成計劃或方案有問題時,可根據情況暫時中止、調整或取消基金資助。 (3)、課題負責人不得代理或更換,遇有特殊情況,所在單位應安排合適代理人,并報鶴山站備案。課題負責人工作調動,可依據具體情況選擇在原單位或調入單位完成基金課題,但須調入、調離雙方及鶴山站簽署意見,并報鶴山站審批備案。 6、研究成果管理及評價 研究成果由課題和本實驗站相關研究人員共享。在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申報各類成果和發明創造時,按慣例署研究人員姓名,華南植物園應作為課題第二完成單位并在論文中注明“獲鶴山站開放基金資助”。每項課題至少應發表SCI論文1篇。對于開放基金資助課題所發表的論文,凡被SCI和EI收錄的,鶴山站將給予一定獎勵,并優先資助曾取得優秀成果的課題申請者。 7、開放基金的使用與管理 開放基金使用范圍限于開放課題執行期間的下列費用:①研究工作需要的材料費、小型配套設備購置費、儀器租用費、測試費、加工費以及水、電、氣消耗費等;②調研、資料復印與學術會議費;③客座研究人員來室工作期間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補貼、交通及住宿費用。開放基金課題所購買的儀器設備將歸鶴山站所有。 開放基金課題經費的管理嚴格按照中國科學院和華南植物園的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執行。經費的使用權由課題負責人掌握,經費決算表經鶴山站辦公室審核后辦理財務結算手續,結題后剩余的經費將收回。 熱忱歡迎國內外科學家,尤其是青年學者自帶課題和經費來鶴山站開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或論文發表時按上述第6條處理。 以上管理辦法的解釋權歸鶴山站。 四、聯系方式 聯系人:刁慧娜 通訊地址: 廣州天河區興科路723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郵編: 510650 電話: 020-37252977、37252915、37252950 傳真: 020-37252592 Email: dhn@scbg.ac.c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