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5月7日報告,發現特殊真菌高效分解植物纖維的機理,這一成果可能使生物燃料遭遇的“能源與人爭糧”難題得到破解。
來自丹麥諾維信公司和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的科學家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在線版上撰文介紹說,他們借助于破譯里氏木霉基因組所獲得的數據分析發現,里氏木霉有一些基因能夠編碼產生一種特殊的酶,這種酶能夠幫助把植物纖維素高效分解成單糖物質——生產生物乙醇的極佳中間原料。
研究人員強調,與其它同類真菌相比,里氏木霉在促成纖維素轉換成單糖的同時,只有很少的基因會編碼生成“吞噬”纖維素的酶,這樣使得纖維素轉換成單糖的過程相對高效。
現行生產工藝條件下,人們只有選用玉米、甘蔗等較易分解為糖類的作物作為生物乙醇的生產原料;而富含纖維素的木材、秸稈等,卻因為缺乏將纖維素高效轉換成糖類的方法而無法作為大規模工業生產生物乙醇的原料。這導致了“能源與人爭糧”的矛盾,尤其在全球糧食供應日益緊張的今天,更成為發展生物燃料的一個瓶頸。
“里氏木霉基因組中含有的信息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一生物體高效轉換纖維素以及大量分泌蛋白酶的機理”,諾維信公司的科學家約埃爾•謝里說,“利用這些信息將使利用纖維素大批量生產出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合物成為可能。”(來源:新華網 潘治)
(《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doi:10.1038/nbt1403,Diego Martinez,Thomas S Brettin)
更多閱讀(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