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海草研究的首部專著《中國南海海草研究》一書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黃小平和黃良民研究員等作者近5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其特點是具有原創性,并首次涉及我國海草保護及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領域。
海草是生活于熱帶和溫帶海域淺水中的單子葉植物,在全球50多種海草中,南中國海就分布了20多種。海草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過降低懸浮物和吸收營養物質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同時也改善了水的透明度;為許多種類的動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地、育苗場所和庇護場所;為許多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來源;海草稠密的根系起著固定底質的作用,具有抗波浪與潮汐的能力,是保護海岸的天然屏障。
但是,長期以來,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海草床面積已在全球范圍內下降,其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自然病害”和巨大風暴及氣候變化,更多的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填海造地,城市化的擴展,使沿岸許多自然海岸受損,生態系統被破壞;同時海水受到污染,沉積物和營養物增加,海水高渾濁度以及富營養化,也是海草消失的主要原因。
2002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環境基金(GEF)《扭轉南中國海和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項目—中國海草專題》項目的資助下,作者實地考察了廣東、廣西、海南島和香港的主要海灣和河口,主要通過調查、考察,基本摸清了南中國海的海草種類,資源分布,以及環境狀況等;在收集整理現有資料和普查的基礎上,選定了流沙、合浦、珍珠港、黎安、新村等5個規模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海草床進行了重點調查,重點對上述海草床的物理環境、化學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海草床生物參數進行了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弄清了華南海草面臨的威脅與成因,綜合分析該區域海草保護與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
該書分析了華南主要海草資源及其生境狀況,揭示了海草所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評估了重要海草床的經濟價值,并討論了海草床的保護與管理措施,展示了中國海草保護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通過這些研究,為海草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推進和加快中國對海草生態系統的研究,同時也使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對海草的重視和保護工作。在全民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該書可為海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起到推動作用,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