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科學》雜志精選

     
    5-羥色胺與猝死的關系
     
    研究人員披露,調控激素5-羥色胺的一種腦受體的過分活躍會引起發育中小鼠的偶發性死亡,其特征令人想起人類的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SIDS是美國一歲以下嬰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人們長期以來一直懷疑5-羥色胺缺乏一種風險因子,但是直到現在,人們還從來沒有發現這種缺乏的原因是什么,盡管人們注意到某種被稱作Htrla的特別的5-羥色胺調控因子被發現在某些SIDS病例中有所下降。Enrica Audero及其同僚在小鼠中過度生產這種特別的Htrla調控因子。他們發現,具有這種改變的5-羥色胺受體的大多數小鼠會死于SIDS樣綜合征,其死亡時間發生在小鼠發育的一個有限的時間窗階段。這些發現表明,5-羥色胺調控的缺乏足以引起小鼠死亡。他們提出,小鼠可以作為幫助尋找診斷和預防SIDS的一種動物模型。
     
    MESSENGER第一次飛越水星
     
    研究人員報告說,MESSENGER航天器在最近飛掠水星時為人們提出了有關水星歷史和當代環境的新的重大見解。MESSENGER使命(即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環境及測距)標志著人類有史以來第二次探訪水星,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的Mariner 10使命以來的第一次水星探測。本期《科學》雜志有一個專門的版面對MESSENGER在2月份的飛掠結果進行特別報道,這些結果來自該航天器在2011年左右進入水星軌道之前的三次飛越水星過程中的第一次。除了對Mariner 10曾經觀察過的地區進行更近距離的觀察之外,MESSENGER還向人們提供了水星的另外20%表面的近距離觀察。
     
    該專版中有11個報道,它們對水星的表面、大氣和磁場進行了分析。這些集錦報告包括:水星的多種地表特征(其起源在Mariner 10使命之后存在著爭議)現在看來是火山作用造成的,而不是撞擊所致。研究人員還發現水星上數量很大的地質斷層、皺紋和其他地貌,所有這些都表明水星所經歷的壓縮總量比以前所認為的要高出1/3以上。雖然水星重量的60%以上是由鐵組成的,但水星表面礦物質中的鐵則相對稀有,也許其地殼和地幔也是如此,這種情況與位于太陽系內圈的其他行星相比顯得不同尋常。MESSENGER還對水星的磁場進行了更為詳細的測量,并分析了它對水星的太空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總的來說,MESSENGER的觀察給人們展示了水星這個動態行星的畫面,其內核、表面、外大氣以及其磁場的內外空間地區都是互相強力連結在一起的。
     
    (本欄目文章由美國科學促進會獨家提供)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