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每日科學》網站)
據《每日科學》網站8月4日報道,以色列科學家指出,相當一部分糧食危機是由于低效的灌溉方式所致,灌溉過程中蒸發的水量多于到達作物根部的水量,導致了水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費。
研究項目負責人,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植物科學系的阿姆拉姆•艾歇爾教授表示,水是作物的生命之源,提高灌溉過程中作物的攝水量十分重要。他和希勒爾•福摩教授以及整個研究團隊希望能夠利用新發現的,可控植物根部向水性的基因對作物進行監控,確保灌溉水源到達根部。
研究人員正在實驗室內對氣霧培植的擬南芥進行研究,以得知基因改良的植物根部如何感知灌溉水源的具體方位。氣霧培是把植株懸掛于霧化空間,讓其根系獲取水分氧氣及營養方式發生變化的一種方式。是用加壓霧化或超聲波霧化的方法,為根域創造最佳的環境條件。氣霧培是當前農業生產中最先進的栽培模式,能實現植物短期內的快速生長與發育,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迄今為止,這種培植方法只在小范圍內得以應用。
艾歇爾教授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節省水源,現正在努力提高植物的攝水量。未來時代,高感水性的植物可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對植物根部在土壤內的自然向水性有了初步認識。雖然植物根部的感水現象在很久前就得以證明,但科學家直至最近才對此現象的具體作用過程有了些許頭緒。此項研究結果可為培育出感水性極強的超級植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