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3號科考船出航執行08年開放航次任務

    為完成南海北部開放航次預期的任務和目標,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于8月15日離開廣州新洲碼頭,赴南海北部海區執行海上科學調查和研究任務。
     
    本開放航次由南海海洋所西沙站站長陳榮裕正高級工程師擔任首席科學家,參加該航次的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研究所、廈門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海艦隊等10個科研教學單位的57名科研人員。考察內容包括海洋水文觀測、海流及氣象觀測、上層海洋光學參數測量、海洋生物與生態化學參數觀測、氣溶膠測量、海洋沉積物取樣等。調查區域位于北緯18度以北的南海北部海區,共設站位87個,其中CTD大面站87個、海流觀測潛標系統4套。本次海上調查約24天,總航程2800海里,計劃于9月上旬結束。
     
    2008年開放航次是開放航次序列的第五個航次。開放共享航次,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海上共享觀測平臺,充分體現發揮多方科研力量的綜合優勢、加強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推動長期觀測研究及重大成果產出、促進海洋科學研究的多學科交叉與整合以及所內外科學家的交流與合作的宗旨,必將為推動南海海洋國海洋觀測平臺的共享做出更大的貢獻。這種共享海上移動觀測平臺的率先探索,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及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和響應,進一步堅定了南海海洋所組織實施開放航次的決心。
     
    南海海洋所自2004年起在國內率先實施南海北部海洋觀測開放航次以來,在兄弟單位和南海海洋所科學家及工作人員的支持與配合下,圓滿地完成了每個航次預期的任務,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獲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南海北部海洋觀測開放航次很好地發揮了國內多家高校、科研單位的學科優勢和綜合研究力量,加強了南海北部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推動重大成果產出,促進了海洋科學研究的多學科交叉與整合,加強所內外科學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南海北部海洋環境動力變化過程及其生態效應的長期觀測研究,重點解決珠江口、華南近岸海域和南海北部生態與環境中的科學問題,為華南沿海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