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科學》(Science)以《從物種拯救到生境恢復》為題,報道了楊君興研究員及其團隊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滇池濕地恢復中的工作。
滇池治理是國內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大量的外來物種入侵和環境破壞,致使滇池土著物種瀕臨滅絕,生態系統嚴重退化。2004年,楊君興研究員得到了全球環境基金和云南省發改委的支持,建立土著魚類人工繁殖基地,于2007年實現了滇池金線鲃的人工繁殖。并在滇池南岸建設了滇池濕地生物多樣性恢復實驗區,提煉出“海菜花-滇池金線鲃-背角無齒蚌”為主體的立體濕地恢復模式,倡導濕地恢復土著物種的重要性,取得了較好的環境效應和經濟效益。
文章中,作者對楊君興研究員及其團隊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和滇池生態系統恢復中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認為“花-魚-蚌”的立體生態恢復模式,或許就是滇池生態恢復的希望。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