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科學家將攜手研究干旱區鹽堿土演化與全球變化的關系。這項研究已得到中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支持。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是“干旱區鹽堿土碳過程與全球變化”項目的第一承擔單位。合作者包括新疆石河子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德國卡塞爾大學、德國特里爾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等。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長陳曦說,研究人員將以亞歐內陸干旱區荒漠—綠洲復合體為對象,以全球變化為背景,以解讀全球大量二氧化碳去向不明(即碳“黑洞”)現象為切入點,構建亞歐內陸干旱區研究樣帶,將宏觀和微觀、野外試驗與系統模擬研究相結合。
陳曦說,他們將采用不同尺度的遙感反演、地面和地下監測、樣方調查、功能基因篩選測序定位等方法,從區域、樣帶、站點、實驗室四個層次開展研究,重點闡明復合體鹽堿土演化過程、地表與地下碳過程、二氧化碳地氣界面過程、碳同化過程及其它們相互作用關系。
據環境生態學家介紹,這項研究有望為解讀“碳黑洞”現象開辟新途徑,為創建干旱區完整碳循環理論作出貢獻,為中國碳平衡國際談判提供全面科技支撐,為國家碳平衡戰略和節能減排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這個項目由中方與歐洲科研機構共同開展,將有助于促進歐亞內陸區域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干旱區鹽堿土碳過程與全球變化”是中國科技部批準的2008年度973計劃的74個項目之一。
中國于1997年制定973計劃,隨后由科技部組織實施。973計劃的目標是加強原始性創新,在更深層面和更廣泛領域解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重大科學問題,以提高中國自主創新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為國家未來發展提供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