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科學》雜志精選

    封面故事:
     
    螞蟻與樹木因失去大型哺乳動物而遭殃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東非熱帶大草原上的大象、長頸鹿及其他食草動物消失,其生態效應可能會一直延伸到該草原上的螞蟻與金合歡樹。“互利共生”指的是兩個物種存在相互依賴、雙方獲利的關系,這種現象在生態系統中是常見的。但是,研究人員現在才開始了解到,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組成成分是如何影響這種相互依賴關系的。
     
    在非洲的熱帶大草原,至少有4種螞蟻依賴于合歡荊棘樹,這是它們的食物與庇護所,盡管它們利用這些樹的方式有所不同。Todd Palmer及其同事將他們位于肯尼亞的研究場所的某些生長有金合歡樹的小塊土地隔絕起來達10年之久,使大象、長頸鹿及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無法啃食這些樹木。結果,那里的螞蟻的集群規模變小,而另外一種不同種類的螞蟻成為比其他螞蟻更占優勢的集群。所有這些效應接著導致樹木遭到在樹干上鉆孔的甲蟲的更多攻擊,并使這些樹木的生長與生存都遭到毀損。
     
    冰原普遍存在于超級溫室氣候中
     
    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在海平面很高且海水表面很暖和的白堊紀時期(距今1.45億年到6500萬年前,熱帶地區海面溫度超過97華氏度,如今為84華氏度),這一地球歷史上最為溫暖的時期之一,也存在著冰川。人們一直以為,在這些極端溫暖的時期,地球的兩極通常是沒冰的。研究人員披露,在距今20萬年前的白堊紀最熱時期,即在一場極端性全球暖化的事件當中,當時地球上的冰川仍多達現代南極冰原的一半大小。過去有人曾經提出,在這一時期,地球上存在冰川,但有關數據的說服力不足以推翻傳統觀念。如今,André Bornemann及其國際性研究團隊將海洋石灰石的信息與用溫度指數測得的海洋溫度及冰容量相結合,從而證明當時地球上存在短時期的冰川。本文作者提出,當時地球的南極有冰原存在。
     
    隨著文明的進展 計數可變得更為簡單
     
    據德國研究人員報道,在某些文明中,隨著時間的推進,在應對文化變革時,其計數系統會變得更為簡單。一般人認為,隨著文明的進化,其計數系統將變得更為復雜,而這些發現與上述觀念相左。Sieghard Beller與Andrea Bender對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的4種語言進行了語言學及人類學資訊的分析,而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有一種共同的先祖語言。該先祖語言具有相對較大的一套數字字匯,可用來計數許多對象。而該地區更為新近的語言則使用非常短的或“對象特異性的”計數數列。例如,在某一對象特異性的數列中,描繪100個椰子的字與描繪100艘獨木舟的字不同。本文作者解釋說,這些簡單的計數數列可能是為滿足不同的文化需求而發生了進化。例如,它們可能使人們能夠記錄長距離交易份額的報酬,或作為在缺乏書寫符號系統時的一種憑證。本文作者說,他們的發現支持一般人所持有的觀點,即語言——例如一種口頭計數系統——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包括心算能力。
     
    數百種可能的HIV-1新宿主因子被確認
     
    利用一種對整個基因組所進行的篩檢試驗,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許多HIV(艾滋病病毒)在人體細胞內復制所需的新的人類蛋白。對這些新的宿主因子特性的了解,可以讓科學家們針對這些蛋白質而創制新的藥物,并幫助他們深入了解HIV感染生物的過程。HIV-1病毒只編碼少數自己的蛋白,因此它的生長及存活依賴于多種宿主細胞內的活動。Abraham L. Brass及他的合作伙伴使用能抑制某些特別基因表達的小段的干擾性RNA,發現了他們稱之為HIV-依賴性因子的250種以上的人類基因。科學家們將繼續研究這些因子,以了解這種病毒是如何通過操縱人類細胞而旺盛地增長。
     
    (郝炘/譯,詳細內容見www.science.com)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