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次目的
海洋科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現場數據和樣品的獲得與長期的積累是開展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要素。海洋科學考察航次是獲取海洋環境信息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是開展海洋科學研究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工作平臺。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組織實施2019年度聯合航次,面向全國涉海科研教育單位和科學家開放共享,該航次分別從青島、煙臺與廣州啟航。通過聯合航次實施,大力推進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高效共享,進一步完善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共管、共用、專業運行的管理模式。
本航次旨在通過開展多學科綜合性調查,深入認識中國近海尤其是黃河口、長江口及珠江口物理、底質及生態環境變化規律與機制,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海洋科技支撐。對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加強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促進海洋科學研究多學科交叉與融合、以及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海洋科學領域一些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二、航次概況
擬開展春、秋兩個調查航次。航次主要包括渤海海域五個標準調查斷面(圖1渤海部分);南黃海海域四個標準調查斷面(圖2南黃海部分),長江口海域四個標準調查斷面(圖3長江口部分),珠江口海域四個標準調查斷面(圖4珠江口部分),同步進行調查。
? 調查時間: 6月10-20日;11月10-20日。
? 作業海區:渤海、黃海、長江口及珠江口海域。
? 搭載船舶: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創新一”號調查船(渤海海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三號”調查船(黃海海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創新二”號調查船(長江口海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2”號調查船(珠江口海域)。

圖1 渤海海域標準斷面圖

圖2:南黃海海域標準斷面圖
圖3:長江口海域標準斷面圖

圖4:珠江口海域標準斷面圖
三、計劃作業內容
標準斷面航次包括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等多學科調查作業內容,主要觀測內容如下:
? 物理海洋:水深、水溫、鹽度、密度、濁度、海流、海況等;
? 海面氣象:海面氣溫、氣壓、濕度、風速和風向和天氣現象;
? 海洋化學:pH、溶解氧、硝酸鹽、亞硝酸鹽、銨鹽、活性磷酸鹽、活性硅酸鹽等;
? 海洋生物:葉綠素a、大中小型浮游生物(垂直拖網)、微型及微微型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沉積物箱式采樣)等;
四、開放共享機制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航次實行聯合、開放、共享機制。航次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首席科學家圍繞關鍵海區科學問題組織航次調查工作,包括航次實施計劃、航次報告等。實行數據共享機制,基礎調查數據(CTD、ADCP、氣象等)由實施單位負責提供給參加調查航次科學家,根據學科類別的不同,其他參加航次的研究組獲取的觀測數據,在航次任務完成后,按照航次共享協議書中的條款,及時匯總至航次實施單位,以便及時共享信息和數據。
五、聯系方式
歡迎全國涉海科研教育單位和科學家參加聯合航次,如有意參加航次,請于2019年6月1日前,提交船時申請表(附件1)。
聯系人信息:
姜秋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院研究中心),18663982603,jiangqiufu@qdio.ac.cn
渤海區域:石雅君(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15153562337,yjshi@yic.ac.cn
黃海及長江口區域:魏傳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3964268184,weicj@qdio.ac.cn
珠江口區域:毛華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3631373715,maohuabin@scsio.ac.cn
蓋章申請表,可寄送至:
姜秋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園區,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長江東路8號,1866398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