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學習傳達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會議,學習傳達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先后介紹了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要點;白春禮對下一階段如何落實會議精神提出了要求。

    白春禮指出,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一次全面動員和部署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會議。要深入學習領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充分認識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對科技的新要求,切實增強加快改革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明確中科院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和戰略任務,把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轉化為全院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各單位、各部門要加強對大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從工作實際出發,研究貫徹落實大會精神和院黨組部署的具體工作方案;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講、學習和研討,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總結宣傳體制機制改革的好做法和經驗,找準影響科技創新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

    白春禮強調,要進一步明晰中科院戰略定位,準確把握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和戰略任務,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引領作用。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進程中,必須牢牢把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這一主線,在解決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中發揮骨干和引領作用。要成為引領我國科技創新跨越的“火車頭”,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促進我國實現科學發展的“思想庫”,培育我國科技骨干人才的“大學校”。堅持民主辦院、開放興院、人才強院,踐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體”的戰略使命,以重大成果產出為導向,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創新,真正體現中科院的定位與使命,真正發揮中科院的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白春禮強調,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致力重大創新突破,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做出重大創新貢獻。圍繞主題主線,抓住關系國家全局與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瞄準可能發生革命性變革的重要基礎和前沿方向,進一步明確中科院至2020年的科技戰略重點,找準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按照“上天入地下海,宏觀微觀貫通,頂天立地結合”進行整體布局,突出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按照“一三五”規劃部署,圍繞院層面重大突破,組織跨所、跨學科研究團隊,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需求中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進一步聚焦產出目標,加快組織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扎實抓好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積極建議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領域,開展產業關鍵技術與前沿技術研究、技術集成創新和工程化示范。前瞻部署一批基礎與前沿交叉研究重要方向,提出原創科學思想、科學理論和創新方法,開拓新的前沿領域與方向。

    白春禮強調,要以重大成果產出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繼續探索新路子。圍繞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從組織架構、科技評價、資源配置、制度建設等方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學部“三位一體”的組織架構,由學部承擔全院學術委員會的重要職責,加強對全院學術委員會系統的統籌協調,建立院重要科技決策聽取學部咨詢意見、學部參與院級科技評估工作的程序和機制,加強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對學部工作的支撐。實施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研究所評價體系,適當延長評估周期、減少評估頻次、完善評價標準,摒棄數量評價和單純論文導向,突出研究質量和實際貢獻,保障科研人員科研時間。實施重大成果產出導向的資源配置體系,優先支持重點領域、重大科技任務和戰略布局調整,加強人才計劃、科技計劃和科技平臺建設的協調及資源統籌配置,形成人財物協同投入機制,加大穩定支持力度。深入實施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建立領軍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支撐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的培養體系,完善科學研究與人才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構建充滿活力、包容兼蓄、和諧有序、開放互動的創新生態系統。建立國家科研院所制度,完善以《中國科學院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明確國家科研機構定位、院所兩級管理體制、所長負責制、科研活動管理規范。根據國家事業單位改革要求,進一步明晰全院不同類型研究機構的定位,按照科研活動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管理,探索建立聯合共建研究機構各方共同參與的理事會制度,完善競爭擇優、開放流動的用人制度和符合國情的分配激勵機制。進一步凝練中科院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弘揚科學院精神,健全科研人員基本行為準則,營造激勵創新、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

    白春禮強調,要以協同創新為重點,大力加強聯合合作,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科技與教育、科技與區域發展的緊密結合。圍繞國家區域和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以中科院相對集中的創新單元為依托,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整合資源,與社會創新要素結合,加快建設“3+5”區域創新集群。深入推進與地方科技合作,實施院地合作專項工程,推進與省科學院建立互補雙贏的“全國科學院聯盟”,提升區域創新能力。與國家有關部門開展戰略合作,支撐服務農業科技、民生科技和文化科技創新,積極推進大科學裝置、野外臺站、天文臺、植物園等學科聯盟建設。與教育部聯合實施“科教協同育人系列行動計劃”,推進科教融合,選派高水平專家到高校講課,為高校學生開放重點實驗室、提供科研實踐場所,與一批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邀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教師到中科院講課等。大力加強與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推進與國資委開展戰略合作,深入推進與一批重點行業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共同組建創新聯盟,共建研發中心與合作團隊,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按照產業領域需求集成中科院科技成果,組成成果群和轉化聯盟,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成果對接活動。繼續加大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力度,建設一批面向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對企業的科技服務,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建設,大幅提升科學文獻、科學數據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白春禮希望全院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勝利召開為新起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積極探索以重大成果產出為導向的新體制新機制,扎實推進“創新2020”,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傳達會由方新主持。在京的院領導、副部級以上老領導、京區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院機關副局長以上領導干部、院機關離退休黨支部書記等出席會議。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