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我國進一步推動公共資助項目科技論文開放獲取
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15日分別發布聲明,進一步提升我國相關科研機構對公共資助項目科研論文開放獲取工作的重視程度,促進開放獲取工作在我國的深入開展。
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在此間舉行的全球研究理事會(GRC)2014北京會議新聞通氣會上發布這兩份聲明的。
全球研究理事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德國科學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等11家機構于2012年共同創立,主要致力于在科學研究日益國際化的今天推動科學論文的開放獲取、科學研究質量的提高和廣泛深入的國際科技合作。2014北京會議是全球研究理事會第三次全體大會,也是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的全體大會。
據介紹,科技論文開放獲取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科技國家促進知識的廣泛及時共享、協同開放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重要措施,世界主要科技發達國家和歐盟等均已把公共資助項目科研成果的開放獲取當作重要的創新戰略和科技發展政策。
根據《中國科學院關于公共資助科研項目發表的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受資助項目科研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中科院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以中科院所屬機構名義承擔的各類公共資助科研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部或部分資助的科研項目投稿并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作者應在論文發表時把同行評議后錄用的最終審定稿存儲到所屬機構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知識庫,并于發表后12個月內開放獲取。
據了解,中國已成為政府科研投入和科技論文產出的大國,一些科研機構和大學積極采取行動建立了一些開放獲取的知識庫,有600多種高水平學術期刊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開放出版。實行公共資助項目科研論文更大程度的開放獲取,有助于打破知識獲取障礙,促進公共科研投入的成果迅速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全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有效地保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
轉載鏈接:http://www.cas.cn/xw/cmsm/201405/t20140516_4121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