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 Andy Revill教授來煙臺海岸帶所進行學術交流
2018年5月11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Andy Revill教授應邀來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研究所相關科研人員與研究生參加了交流。胡曉珂研究員主持了學術交流會。
Andy Revill教授做了題為“Trophic interactions of a deep-sea (200-3,000 m) benthic fauna identified from compound specific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amino acids”的前沿學術報告,介紹了自己多年來研究的領域與一些近期的突破性工作進展,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氨基酸穩定同位素分析鑒定營養物質的代謝,并利用其代謝過程將深海(200-3,000 m)底棲動物的營養相互作用闡釋清楚。報告中還進一步介紹了如何利用特征性化合物穩定同位素分析更有效地檢測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復過程。參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交流和探討。
Andy Revill教授,1992年于普利茅斯大學獲有機地球化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表征研究,畢業后任職于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從事塔斯馬尼亞油頁巖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及其石油勘探的前景評估工作。自1994年開始,長期關注塔斯馬尼亞島的油源巖及菲利普港灣的油氣指紋,主要包括環境中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物的指紋識別、石油中某些“生物標志性”化合物的起源以及在環境研究中穩定同位素的應用等。現致力于實時追蹤深水地平線溢油情況,同時使用氨基酸化合物特定的同位素氮來研究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生態系統的攝食變化,模擬海洋食肉動物的氮轉換等,并使用“生物標志性”化合物區分河口中的碳氮源以確定這些在河口和沿海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