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袁東星教授和國家海洋局張元標研究員來煙臺海岸帶所進行學術交流
2018年7月25日,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袁東星教授、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張元標研究員應邀來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報告,我所相關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學術交流。潘大為研究員主持了此次學術交流會。
袁東星教授以“高通量海水化學實驗室裝備研發”為主題,就廈門大學海水檢測方法及儀器發展歷程做了詳細講解。從痕量營養鹽測定系統、常量營養鹽快速測定系統、痕量金屬測定系統和總堿度測定系統等方面,對各個儀器設備構建的由來、針對性的改進發展,以及自主研發系統走航測試分析等歷程和總結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和回顧。最后袁教授提到并建議:海洋裝備的研發需要根據海洋專家的需求來進行,最終要滿足實際的應用需要。自主創新研發不是朝夕之事,要發揮工匠精神。
張元標研究員以“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進展”為主題,詳細介紹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態勢,對廈門近海區域海洋微塑料的形態、分布、生態威脅和處理方法等作了詳細報告。最后張研究員提到國家對海洋微塑料污染越來越關注,同時需進一步改進微塑料的采集方法。
袁東星,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任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海洋環境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市科協常委、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長期從事環境化學、分析化學、分離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科研領域為環境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及歸宿研究、環境污染物的分析新方法、環境樣品預處理新技術的建立與發展,并參與廈門市海洋環境監測網的環境污染分析監測工作。涉及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紫外可見光譜、熒光光譜、紅外光譜等儀器技術。已發表學術論文百多篇。先后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重大、重點項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3等獎,廣東省商檢系統科技進步1等獎等省部級獎項3項。
張元標,博士,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與環境監測技術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太平洋學會危險化學品和海洋放射性評價分會秘書長。主要從事海洋化學和環境化學領域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評價專項、國家海洋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海監技術支撐項目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項目,國家重大研發專項子課題負責人。發表論文17篇。GB/T 12763.4-2007《海洋調查規范-海洋化學要素調查》的主要修訂人。2005年廈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