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8日下午,我所舉行了“海岸帶科學論壇”第十六、十七場學術報告會,陳穎軍博士和苑學霞博士分別作了題為“黑碳氣溶膠的研究意義及我們的相關工作”及“大氣CO2濃度升高對稻麥輪作農田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的學術報告。
陳穎軍博士主要從事黑碳氣溶膠方面的研究,重點研究領域包括我國的黑碳排放清單、黑碳分析方法、大氣氣溶膠的有機組成及源解析等。陳博士介紹了黑碳氣溶膠的研究意義,重點闡述了我國黑碳排放清單建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針對民用燃煤這個最大的黑碳排放源所進行的部分研究工作,然后簡要介紹了上海市大氣細粒子(PM2.5)的有機組成和有機碳/黑碳的源解析方面的一些工作,最后結合海岸帶所的學科發展方向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構想。與會人員就黑碳分析方法、氣溶膠有機分析與源解析技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苑學霞博士主要從事大氣CO2濃度升高對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方面的研究。苑博士介紹了中國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實驗站臺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土壤微生物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現在常用的微生物學指標,以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研究微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介紹了叢枝菌根真菌的多樣性及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簡要介紹了在FACE下土壤微生物學特性變化的部分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設想。報告結束后,與會人員就如何將研究方法應用到海岸帶水體質量檢測以及將叢枝菌根真菌應用于海岸帶污染環境修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