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帶所舉辦第三十八場“海岸帶科學論壇”學術報告會
2008年8月20日,煙臺海岸帶所舉辦第三十八場“海岸帶科學論壇”學術報告會。陳橋、蘆清水博士分別作了題為“基于地質過程的氟中毒格局詮釋及其環境效應”和“黃河源區草地退化脅迫下的牧民適應性行為研究——以瑪多縣牧戶調查為例”的學術報告。
研究地質地表過程與環境演化、資源環境評價的陳橋博士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氟元素在維持人體健康及肌能平衡的重要意義,以及迄今為止國內外研究現狀,重點介紹了氟中毒引起的一系列健康效應及氟中毒的分布狀況;然后基于地質過程,介紹了巖土作用系統對現代氟中毒分布格局影響,提出不同巖石性質對上覆土壤氟含量控制以及碳酸鹽巖風化成土過程對氟富集的影響,進而豐富了氟元素在巖石→土壤鏈地球化學循環過程,最后結合海岸帶所研究特點及自身研究的背景介紹了今后的工作設想。
蘆清水博士主要從事GIS、RS、生態、土地利用、政策管理的研究,他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中國草地退化的嚴重態勢、黃河源在全國的重要地位,以及現存的問題,重點介紹了黃河源區瑪多縣草地退化的空間格局、時間變化趨勢,不同海拔高度、坡度的草地退化特征,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對草地退化的影響;然后就草地退化脅迫下,牧民的自發應對方式、政府主導的牧民行為調整進行了探討,針對當前還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后草地退化恢復的適應性措施。
與會科研人員就報告內容展開了討論。
陳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