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帶所舉辦第四十二場“海岸帶科學論壇”學術報告會
2009年9月21日下午,煙臺海岸帶所舉辦第四十二場“海岸帶科學論壇”學術報告會,馮大偉博士、劉冰博士、李佳霖博士、閆鳴艷博士、劉紅梅博士分別作了題為“利用兩種大型海藻制備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殼寡糖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典型河口區沉積物的硝化和反硝化過程”、“狹鱈魚皮膠原蛋白結構和物理特性的研究”、“不同養殖模式下近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研究”的學術報告。
馮大偉博士主要從事海藻生物質能的相關研究。本次報告中,他首先綜述了國內外海藻生物質能的研究進展,然后簡要介紹了在海帶、滸苔兩種大型海藻產燃料乙醇和沼氣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最后,結合當今海藻生物能源的研究熱點,提出了今后海岸帶生物能源研究的工作設想。
劉冰博士主要從事糖生物學研究,具體研究殼寡糖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機制。此次報告中,介紹了不同分子量以及不同脫乙酰度的系列殼寡糖的制備,及其促進大鼠胰島β細胞的生長、刺激大鼠胰島β細胞胰島素的釋放和對鏈脲佐菌素損傷胰島β細胞的保護和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同時,結合已有工作基礎和研究手段闡述了今后的研究計劃。
李佳霖博士主要從事海洋環境科學微生物領域的相關研究,具體研究方向為海洋氮循環中微生物參與的硝化和反硝化過程。本次報告中,介紹了典型河口區域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的分布特點和規律,以及硝化細菌數量和多樣性影響對反應速率的決定作用,為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海洋環境資源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閆鳴艷博士主要從事海洋活性物質及功能制品的研究,具體研究水產品加工廢棄物中膠原蛋白的結構、性質和活性。此次報告中,介紹了膠原蛋白的研究概況及狹鱈魚皮膠原的凝膠特性,并結合已有工作基礎和研究手段闡述了今后的研究計劃。
劉紅梅博士主要從事海洋生態系統、生態健康與海水養殖生態學方面的工作,重點開展養殖活動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影響評價方面的研究。此次報告,主要介紹了不同養殖模式下桑溝灣養殖海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并通過系統動力學模型對其價值變化進行了預測,最后結合已有工作基礎介紹了以后的工作設想。
我所相關科研人員參與了本次論壇,并就報告內容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