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2018年4月25日,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召開。潘德爐院士、傅伯杰院士、江桂斌院士、焦念志院士等16位學術委員會委員、實驗室學術骨干和研究生等60余人參加了會議。煙臺海岸帶所書記、副所長高玲瑜,重點實驗室主任駱永明、常務副主任韓廣軒、副主任秦偉及科技處處長王德等出席會議。
高玲瑜書記代表研究所致歡迎辭,他介紹了實驗室發展歷程以及研究所對實驗室建設的重點支持情況,特別介紹了煙臺海岸帶所和海洋研究所的融合發展態勢以及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情況。高玲瑜書記向專家們一直以來對研究所和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實驗室主任駱永明研究員從科研成果、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開放合作與運行管理、發展規劃和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匯報,重點介紹了2017年度實驗室在“外海與陸源輸入對渤海生態環境的影響”、“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演變機制與生態修復”、“海岸帶環境分析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裝備”三方面所取得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實驗室2018年的工作設想。實驗室青年骨干唐建輝研究員、丁家旺副研究員、田崇國副研究員、肖雷雷助理研究員、張儷文副研究員和高猛副研究員分別作了專題學術報告,展示了實驗室在“海岸帶環境污染過程、監控及修復”、“海岸帶生態系統演變過程與生態修復”和“海岸帶環境信息集成與可持續管理”三大研究方向上的最新進展。
學術委員會委員充分肯定了實驗室2017年度在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學術交流及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對實驗室發展提出中肯建議:在科學研究方面,建議實驗室圍繞海岸帶突出的環境與生態問題,凝練亮點成果,服務國家需求,增強實驗室在海岸科學領域的競爭優勢;在人才隊伍方面,建議實驗室要在培養優秀青年人才隊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學術帶頭人的引進方式和實驗室人才的穩定機制,為實驗室持續發展儲備人才;在實驗室運行管理方面,建議實驗室充分利用平臺優勢,吸引和利用國內外優勢資源和人才參與實驗室建設。委員們要求實驗室要抓住兩所融合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發展契機,積極推進實驗室建設和發展,迎接2019年中科院重點實驗室評估。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