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海岸帶所舉辦第九屆“健康海岸帶”公眾開放日活動

      2018518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第九屆“健康海岸帶”公眾開放日成功舉辦。來自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煙臺大學、煙臺一中、煙臺十中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以及通過煙臺膠東在線網站報名的熱心網友二百多人,參加了主題為“科技創新,贏得未來——健康海岸帶”的公眾開放日活動。 

      研究所面向社會各界開放了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海岸帶生物學與生物資源利用所重點實驗室、 海岸帶信息集成與綜合管理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創新一”近海綜合科學考察船等科研平臺,并利用科研平臺與裝置、展板、攝影大賽、多媒體演示、現場解說、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為公眾奉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大餐。 

      活動期間,圍繞公眾關注的世界科技前沿、海岸帶生態毒理、海平面變化等社會熱點和重大科學問題,吳惠豐研究員作了題為“污染物的生物效應”的科普報告,報告以生動案例,闡述了生態毒理學的起源,污染物生物富集的原理以及海洋生態毒理研究進展、研究成果;李艷芳副研究員作了題為“變化的海平面”的科普報告,從海平面的概念、基準,到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升高速率對我國沿海地區的影響,以及控制溫室效應的影響等措施,使參觀者對海平面變化情況有了直觀的了解。兩位科學家針對民生關注熱點,一邊介紹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一邊與聽眾互動,分享科學故事,精彩的報告使在場的聽眾提問不斷,掌聲連連;針對來所初一學生的特點,碩士研究生校亮為小同學們準備了 從自然界中的‘小’現象尋找創新的靈感”的科普報告,活潑生動的報告形式贏得了孩子們陣陣笑聲和掌聲。 

      由年輕科學家組成的一批年輕科普志愿者,帶領公眾參觀實驗室,講解關于海岸帶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使公眾們近距離地觀察了各類科研大型精密儀器設備,感受科技發展的魅力;研究生們組織初中生開展了海洋大型藻類標本和魚類標本識別、貝類解剖、海參的習性及結構觀察等學習環節;為增加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向公眾普及海岸帶科學知識、展示科研探索過程,開放日還組織科普攝影展現場投票活動,攝影展展出了歷屆“魅力海岸”攝影大賽中反映科研工作、生活的作品,并由來所公眾現場參與了投票,評出最具人氣的作品。 

      第九屆健康海岸帶公眾開放日圓滿結束學校師生、熱心市民的感謝和鼓勵聲中。活動結束后,學校和媒體通過各種形式表達了他們對參加活動的感受,以及對以后活動的期待。 

      “健康海岸帶”已經成為研究所科學傳播和創新文化建設的品牌活動。本屆開放日的舉辦,研究所接待了多種層次、年齡段的公眾群體,通過各種形式的組織以及高端科研資源的開放,普及海岸科學知識,切實地發揮著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責。希望通過歷屆開放日的開展,引領公眾關注和了解海岸帶科學知識,激發社會各界人士關心科學事業、關注海岸帶生態健康,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促進我國海岸帶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科普講座

      

      科普講座(攝影 張寧)

      

      與科學家面對面(攝影 張寧)

      

      參觀實驗室

      

      動手體驗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