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岸帶所通過驗收并隆重舉行揭牌儀式
2009年12月1日,中國科學院與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共同召開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驗收會議。與會領導觀看了海岸帶所籌建工作匯報片,聽取了施平所長對研究所籌建工作情況以及未來三年發展設想的匯報。審議通過了驗收意見,宣布了第一屆所領導班子,表彰了在籌建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擔任驗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施爾畏,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煙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永春擔任驗收委員會副主任。驗收會由施爾畏同志主持。
2006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政府、煙臺市政府簽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備忘錄》;同年6月,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籌建工作組進駐煙臺開展工作;9月17日,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政府、煙臺市政府在濟南共同簽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協議》。今年7月,經中編辦批復正式成立。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今天順利通過驗收,標志著海岸帶所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三年來,煙臺海岸帶所根據中科院“邊建設、邊招聘、邊科研”的精神,以提升我國海岸帶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重點開展海岸帶資源化學與化工關鍵技術、海岸帶環境與生態過程及其監測調控技術、海岸帶信息與海岸帶綜合管理技術及其應用等3個優先發展領域創新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擔國家與地方各類科研項目近137項,項目經費5400多萬元,申請發明專利33項,發表高水平國際論文90多篇。研究所現有科技人員151人(95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研究員16人。青年科技骨干中很大比例為國內外重點院校和著名研究所的博士畢業生和博士后。目前已招收研究生126人,其中博士生55人。
煙臺海岸帶所重視對外開放與合作,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與地方大學和企業的合作。與煙臺大學共建了“海岸帶環境化學實驗室”,與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海岸帶生物資源實驗室”,與山東濱州學院共建“中科院煙臺海岸研究所濱海濕地研究基地”。2009年8月,與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共建海岸帶生物資源利用技術中心”協議,并成功研發出融合了陸海資源的保健品——“陸海一號”推向市場。同時,煙臺海岸帶所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雙邊與多邊國際科技合作,與德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已經舉辦了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促進了與國際海岸帶科技同行的合作與交流。
在驗收會議上,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表示,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落戶煙臺,是院地雙方加強交流合作的重大成果,對煙臺既是機遇也是福氣,在煙臺市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階段,為煙臺搶占海洋科技和高端產業制高點,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搭建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平臺,煙臺市將一如既往、竭誠盡力支持海岸帶所的建設與發展。
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代表山東省委省政府祝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通過驗收。李兆前說,共建研究所是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支持地方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山東省與中科院長期以來實施戰略合作的重要契機,煙臺海岸帶所將極大提高我國海岸帶研究的水平,為山東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山東省委省政府和煙臺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新建研究所的工作,在創造環境、發展平臺和完善服務等方面繼續支持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路甬祥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三年來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富有成效的籌建工作,對在籌建工作中給予大力關心和支持的國家有關部門,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中科院機關、研究所的領導與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路甬祥指出,研究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籌建任務,初步形成了海岸帶研究的特色,為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已經初步具備了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的水平,基本實現了新建研究所“共建方滿意、人民群眾滿意、社會各界滿意,國內外同行認同”的目標。
路甬祥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為新中國科技大廈的奠基創業和鞏固發展,為新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科技創新貢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 “科學院精神”。在建院60周年之際,胡錦濤總書記發來了賀信,溫家寶總理、劉延東國務委員視察中科院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央領導同志對中科院60年的發展與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對中科院戰略定位做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對中科院今后的改革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要求中科院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進一步發揮“火車頭”作用。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對中科院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路甬祥指出,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化的永恒主題,人類文明進步呼喚著可持續發展和新科技革命。當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也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發生一場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圍繞新科技革命,一場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新的國際競爭正在全面展開。中國面臨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再不能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須密切關注和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路甬祥指出,我國的海岸帶是世界上最具典型性的海岸帶,該區人口密度大、物質交換密集,同時又是一個生態環境脆弱的敏感區域。開展海岸帶研究不僅是國家和沿海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同時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人類活動對海岸帶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國際廣泛關注的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海岸帶研究涉及人口、資源、環境等許多方面,是一個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系統工程。面對新科技革命的挑戰,面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需求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中國科學院必須以更加前瞻的視野、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緊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更加高遠的戰略目標和更加端正的科技價值理念,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前瞻布局,確定一批科技創新戰略目標、建設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基地、培養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和創業人才,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加快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路甬祥要求,煙臺海岸帶所正處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希望研究所的同志們進一步提升責任感和緊迫感,要繼續將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結合起來,通過觀念、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來保證和推動科技創新,為我國海岸帶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路甬祥對研究所今后的工作提出四點希望:
第一,不斷加強戰略研究。要進一步凝練創新戰略目標,努力提升戰略視野,深刻認知和全面把握國家海岸帶持續發展對科技需求,不斷提高從需求出發提煉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提高形成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戰略視野、具有高度責任感,同時作風民主、清正廉潔、和諧奮進的領導班子。同時,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建立合理有序的流動機制,形成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體制與模式,建設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無私奉獻、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
第三,加大創新技術平臺和網絡平臺建設。常規儀器設備已不能解決原創性的工作,研究所要繼續加強支撐實現創新目標的創新技術手段和技術平臺的建設。海岸帶研究涉及遙感和地理信息平臺、生態網絡臺站建設的問題,要與國家和院的相關網絡平臺建設銜接起來。
第四,要繼續解放思想、開放合作,創新體制、機制和文化。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技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作為新建研究所,要敢于改變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敢于創造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機制。
路甬祥強調,新建研究機構是中國科學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調整科技布局,主動調整科研力量的地域分布,主動探索國家科研機構體制機制創新的重大戰略舉措。全院務必繼續高度重視新建所的長遠發展,全力以赴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
驗收會議后,海岸帶所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許立華主持,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共同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揭牌。揭牌儀式結束后,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山東省委書記書記姜異康、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等領導參觀了實驗室,并與我所科研骨干合影留念。
山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敏,山東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崔曰臣,山東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顏世元,山東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孫建功,煙臺市委常委、秘書長于愛軍,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許立華,山東省及煙臺市各級有關黨政領導,中科院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鄧麥村,院地合作局局長戚強,規劃戰略局局長潘教峰,沈陽分院院長包信和,以及中科院辦公廳、計財局、人教局等有關領導,煙臺海岸帶所合作企業、高校代表等參加了驗收會議和揭牌儀式。
會場主席臺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路甬祥講話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施爾畏主持驗收會
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講話
煙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永春講話
煙臺海岸帶所籌建組組長施平作工作匯報
在籌建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獲表彰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揭牌
中科院、山東省、煙臺市共同為研究所揭牌
與會領導參觀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