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岸科學正當時——煙臺海岸帶所舉辦第十二屆“健康海岸帶”公眾開放日

      為獻禮建黨一百周年,展示研究所科技創新成果,弘揚科學精神、普及海岸科學知識,52428-29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煙臺市科學技術協會、萊山區科技局、黃海街道黃海社區、祥隆社區合作,舉辦第十二屆“健康海岸帶”公眾開放日。本屆公眾開放日主題為“海岸科學正當時——應對海洋微塑料污染,我們在行動”,圍繞海岸帶研究、海洋微塑料等社會熱點問題,采用線上直播、沙龍論壇、現場展示、科學家進校園等形式,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通過科普網站、頭條直播、水母網等新媒體傳播,走進社區的現場活動、走進校園的科普講座為公眾、青少年提供走近海岸科學、零距離接觸科學家,了解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途徑、環境過程和健康風險,把海岸科學送到每個人的身邊,讓每個人都成為應對海洋塑料污染的有生力量。 

      524日下午,煙臺海岸帶所、萊山區科技局共同策劃舉辦的“微塑料污染及防控”學術沙龍,邀請了煙臺海岸帶所6位專家學者從微塑料調查與監測方法、海陸空環境中污染特征與分布、環境過程與行為、傳輸、生物積累與毒性效應、健康風險、源頭管控等方面分享了海洋微塑料研究的進展及個人觀點,現場就大家關注的科學問題、研究前景,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8日上午,觀眾們通過“海岸科學正當時——應對海洋微塑料污染,我們在行動”直播,跟隨主播鏡頭走入煙臺海岸帶所,了解海岸科學,參觀海洋微塑料研究相關實驗室。研究所一線科研人員通過鏡頭向公眾普及海洋微塑料知識,展示應對微塑料污染所作的研究以及相關成果。 

    直播現場 

    直播現場 

      29日,煙臺海岸帶所、煙臺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萊山區科技局、黃海街道黃海社區、祥隆社區等部門走進社區開展“應對海洋微塑料污染,我們在行動” 線下科普活動。科普大篷車展示的海洋微塑料知識科普展、海岸線清理垃圾活動及海水泥沙采集、實驗室微塑料檢測視頻,拒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簽名,以及研究生們主持的“科學魔法秀”趣味小實驗、科普攝影展等現場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駐足參觀;在王清研究員、李連禎副研究員主持的微塑料專題科學科普講座現場,“海洋微塑料污染及其潛在風險““種在田里的蔬菜作物也在’吃’塑料?“兩場精彩的科普報告以生動的案例闡述了微塑料污染的現狀、潛在風險、研究進展以及防控途徑等內容,生動有趣的報告引發了小聽眾們的踴躍提問。 

    趣味實驗現場 

    走進社區

    簽名活動現場 

    科普講座現場 

      “健康海岸帶”已成為研究所科學傳播和創新文化建設的品牌活動。本屆開放日的舉辦,研究所普及了海岸科學知識,切實地發揮著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責。并通過與多家機構、社區黨組織合作,為新一年黨員“雙報到雙服務”工作增加新亮點。各種形式的活動組織,滿足了不同公眾群體的科普需求,煙臺市科協、萊山區科技局、黃海社區、祥隆社區各雙報到單位黨組織的參與,讓公眾了解海洋塑料污染的生態風險,倡議限塑、減塑行動,進一步彰顯各合作機構黨組織的社會責任擔當,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為促進我國海岸帶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10756號-1  煙公網安備37060202000025號

  • 吻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