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2023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以下簡稱煙臺海岸帶所)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山東省、煙臺市共同籌建的專門從事海岸帶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機構。研究所2006年6月開始籌建,2009年12月通過驗收。煙臺海岸帶所以“認知海岸帶規律,支持可持續發展”為使命,聚焦海岸帶生態環境安全、資源保育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管理三大特色領域,構建海岸帶綜合觀測與實驗平臺和海岸帶綜合數據中心等綜合支撐系統;立足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致力于海岸帶生態環境安全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論創新與關鍵技術的綜合交叉與系統集成。
研究所現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培養點,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現有在讀研究生191人(其中博士生88人,碩士生103人),另有在讀國際留學生5人。培養研究生中先后有10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14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7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在所研究生指導教師60余人,其中2人獲中國科學院領雁振翅獎-銀獎,2人獲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10人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2023年的博士招生分為直博生、碩博連讀轉博、普通招考三種方式,其中普通招考將實行“申請-考核”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考生除外)。
一、培養目標
煙臺海岸帶所招收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研究生,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本學科領域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及相關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等方面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報考條件及要求
(一)報考煙臺海岸帶所普通招考的博士研究生,需滿足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愿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學位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已獲得國家承認的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2)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碩士畢業生(能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即2023年9月1日前須獲得碩士學位證);
(3)碩士學位同等學力人員;
其中碩士學位同等學力人員是指:
①獲得國家承認的學士學位滿6年(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生入學之日),達到與碩士學位同等學力。獲得本科畢業證但未獲得學士學位證者不予認可。
②國家承認學歷的碩士研究生結業生(報名時已取得碩士結業證書且必須已獲得學士學位)。
③報名時已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但尚未取得碩士學位的人員。
4.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要求。
5.有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
6.持境外大學碩士學位證書者,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提交認證報告。境外在讀尚未獲得碩士學位的考生須提供就讀學校出具的在學證明(寫明預計獲碩士學位時間)。若被錄取,在報到時須提供碩士學位證書和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報告,否則不予報到注冊。
(二)同等學力人員報考,除符合上述有關要求外,還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已取得報考專業6門及以上碩士研究生主干課程的合格成績(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成績通知單)。
2.已在公開出版的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過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術論文2篇(第一作者);或獲得過與報考專業相關的省部級或以上科研成果獎(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過省部級或以上科研課題。
(三)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
通過全國統招統考錄取的雙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按應屆畢業生以普通招考方式正常報名參加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最遲須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
單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須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后方可正常報名并參加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四)“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少數民族考生。報考該專項計劃的考生,除了需具備上述第(一)款中各項條件外,還須符合教育部關于2023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計劃報名考生的具體要求。
1.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審核同意報考。
2.保證畢業后按定向協議到定向單位或地區就業。其中,在職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單位;畢業離校時仍未就業的非在職考生派遣回定向省份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畢業研究生檔案轉回原工作單位、就業單位或定向省份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
3.未經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在職研究生原工作單位同意,骨干計劃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和服務期內不得報考博士研究生。經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在職研究生原工作單位同意,骨干計劃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和服務期內可報考骨干計劃博士研究生并簽訂骨干計劃博士研究生定向協議書,畢業后服務年限按新協議重新計算。
4.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不得以碩博連讀方式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含普通博士計劃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不得以碩士應屆生身份報考我校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但在征得定向單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書面同意后(在職考生還須征得工作單位書面同意)可以在畢業時作為應屆碩士畢業生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招考,經初試和復試考核合格擬錄取后須重新簽訂三方協議方可發放錄取通知書,博士畢業后須按協議規定回定向省份就業。
(五)擬報考定向培養的考生報考時須征得定向培養單位的同意。
(六)我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為國家計劃內全日制脫產學習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證全脫產學習的考生,應在報考和復試時向研究生部和導師說明。
(七)現役軍人考生,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有關規定辦理報考手續。
(八)我所全日制優秀在學碩士生報考碩博連讀轉博的,按研究所相關規定報考;非全日制在學碩士生不得以碩博連讀轉博的方式報考。
(九)由于“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因此在網報前,考生要與擬報考的導師進行充分的溝通。在整個博士招錄過程中,若導師認為本人不適合指導某學生,導師有不錄取該學生的權利。
三、報名時間、方式及報名手續
(一)網上報名時間:
秋季入學博士生網報時間:2022年12月12日-2023年1月12日,全天受理。逾期不再受理補報。
(二)網上報名方式:
請考生登陸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s://admission.ucas.ac.cn),點擊“博士報名”進行考生注冊。其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考生在“普通招考”類別中報名,進入系統后在考試方式欄中選擇“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網上報名時請務必仔細閱讀系統中的“網報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網上報名成功后,報考“普通招考”類別的考生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煙臺海岸帶所研究生部提交下列書面材料:
1. 網上報名系統生成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報考登記表。
2. 報考導師填寫并簽字的《報考導師書面意見表》(附件1)、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兩名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提供的“專家推薦書”(報名系統下載)。上述材料由填寫人(嚴禁考生代寫)親自完成并在密封封口處簽字后交由考生轉交,或由填寫人直接寄至海岸帶所研究生部。
3. 攻讀博士學位申請-考核制考生申請表(附件2,含考生自述,包括科研經歷、研究興趣、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計劃等)。
4. 由考生本人檔案所在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人事)部門加蓋公章的現實表現等材料(參考附件3)。
5. 應屆碩士畢業生,提供碩士在學期間的課程成績單(教務部門蓋章有效)、學生證復印件并在博士入學前補交碩士學位證書復印件。
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人員,提交攻讀學位期間的課程成績單和畢業證、學位證書復印件,學位論文全文、評議書和答辯決議書復印件;獲得境外學歷人員須提交境外教育機構頒發的學歷證書復印件和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碩士學位認證報告復印件(應屆畢業生提供在學 證明,寫明預計獲碩士學位時間,并在報到前查驗學歷證書和認證報告的 原件和補交復印件)。
6. 有效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7. 綜合能力資料:
① 考生在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專利、科研成果及其他原創性工作成果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② 英語水平證明材料、考生的各種獲獎證書復印件,及其它有參考價值的材料。
8. 擬報考委托培養或定向培養的考生須同時出示人事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開具的同意報考證明,證明上必須寫明同意報考類型是定向還是非定向,簽署意見并蓋章。
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還須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審核蓋章的《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空表可從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博士招生”欄目的“資料下載”區下載)。
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還應按本簡章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提交其他有關材料。
碩博連讀轉博的考生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海岸帶所研究生部提交網上報名系統生成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報考登記表打印件,以及其他材料相關材料。
(四)請考生認真閱讀網上報名公告,網上報名時應務必認真準確填寫并仔細核對本人的姓名、性別、民族、身份證號和報考類別(定向或非定向)等重要信息。報考信息和錄取信息上報北京教育考試院和教育部后一律不得更改相關信息,學校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請。
(五)報名費200元/人;考生無論是否通過形式審核或是否被錄取均不予退還;碩博連讀考生不需繳納報名費。
(六)研究生部對考生的報考資格和材料進行審核,包括考生網上報名數據和書面材料的完備性和規范性等,并向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發放準考證。經審查不符合要求者或因個人原因未能按時提交完整報考材料及報名費者取消報考資格。
四、“申請-考核”制報考要求及考核程序
(一)報考要求
報名煙臺海岸帶所2023年“申請-考核”制的考生,除滿足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簡章規定要求外,還應達到如下要求。
1. 近三年內以第一作者(導師署名不計在內 )在本專業領域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業界公認的國際科技期刊、國內核心科技期刊公開發表 1 篇(含已接收)研究論文。
2. 若未達到以上成果要求,但近三年內以排名靠前(一般是排名前三)的共同作者在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者,獲得 1 項國家級科研成果獎(排名前五)或獲得 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排名前三)者,有 1 本學術專著出版(排名前三,獨撰部分在二萬五千字以上)者,以第一發明人獲得1 項發明專利成果(導師署名不計在內,有授權號)者。均可視為符合學術成果基本申請條件。
3. 考生應具備與報考專業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科背景。 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
4. 擬報考導師推薦要求
符合以上條件的考生向擬報考導師提出申請,擬報考導師對考生進行考察后,填寫《報考導師書面意見表》并返回給考生本人。每名導師最多同意推薦3名考生報考。
(二)考核程序
1. 英語綜合素質考核
外語水平須符合招生簡章中語種要求,并達到以下條件之一:近5年來(2018年1月1日以來),英語達到CET-6≥425;IELTS≥6.0;TOEFL≥80(120);WSK(PETS5)合格;或近5年來(2018年1月1日以來),在英文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導師署名不計在內),視為合格。若不達以上規定條件,則須參加海岸帶所統一組織的外語水平考核,考核考試形式為筆試,由研究生部統一組織,滿分為100分,筆試時間90分鐘,成績合格者可參與進一步考核。
英語考核時間預計在2月17日左右,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 學術素質審核
在所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按照學科領域分別組織相關專家組成考核小組,考核小組由5名以上研究生導師組成,其中博導不少于2/3,對考生提交的學術材料進行集中審核。重點審查考生的專家推薦書、學習成績單、學位論文、論文評議書和學位答辯決議書、發表的學術論文、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報告、專利、獲獎情況以及申請者的科研經歷、研究興趣、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計劃等,全面衡量考生的能力和培養潛力,考核小組對考生進行打分,該項成績100分。
3. 專業能力考核
由包括報考導師在內的3-5名考評專家對考生的專業素質、培養潛力進行考核,重點對其學科背景與報考專業的契合度、未來研究計劃的可行性、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等進行考核,綜合考評考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科研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培養潛力。考核形式可以通過筆試或面試形式進行,根據學科領域不同必要時可增加實驗技能、上機操作、文獻閱讀或綜述評議等的考核。該項滿分100分,在綜合素質面試前完成,具體組織時間由報考導師通知。
4. 綜合素質面試
該項考核由研究生部按研究生復試要求統一組織。考生須準備不少于15分鐘的PPT報告,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碩士期間的學習和科研情況、已取得的成果,對報考專業前沿研究的理解以及博士期間研究計劃等。考核小組重點考查考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對本學科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動態的了解情況等,并在上述考查的基礎上,重點考查考生的博士培養潛力。專家提問時間一般不少于15分鐘,必要時,可增加實驗技能等的考核。該項考核滿分為100分,成績即為復試成績。
綜合素質面試預計在2月24日-3月10日之間統一組織,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所有考核項目60分為及格,擬錄取者所有考核項目成績均須達到及格(含)以上。考核綜合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考生綜合成績=學術素質審核 ×25%+ 專業能力考核×25%+綜合素質面試×50%
5. 普通招考的同等學力考生除了必須參加政治理論課筆試外(在初試時進行),還必須加試所報考專業的兩門碩士主干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閉卷筆試,每門加試科目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加試的科目名稱和測試范圍以及具體時間、地點等,由各培養單位事先通知相關考生。政治理論課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命題,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
五、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考生
(一)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的考生,須參加全校統一考試。
(二)初試的筆試科目為:政治理論課(已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和應屆碩士畢業生可以免試)、外國語(語種以各培養單位公布的專業目錄為準,聽力測試在復試中進行)和不少于兩門的業務課,每門科目的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外國語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命題,業務課由煙臺海岸帶所自行命題。
(三)考試時間
外國語:2023年4月8日上午8:30-11:30;
政治理論:2023年4月9日下午2:00-5:00。
專業課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4月8日下午和9日上午,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六、體格檢查
體檢在復試階段進行,碩博連讀生不需要體檢。體檢標準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號)以及《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要求進行。新生入學后需進行體檢復查。
七、錄取和入學注冊
(一)煙臺海岸帶所根據下達的招生計劃、“申請-考核”制考核的綜合成績、思想政治表現以及身體健康狀況,報經所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擇優確定錄取名單。復試成績或面試成績不及格(即低于百分制的60分)的考生,不得錄取。政審或體檢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錄取。
(二)錄取類別為“定向”的考生,在錄取前須簽署三方定向培養協議。錄取數據上報后不得變更錄取類別。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全部屬于定向培養。
(三)錄取類別為“非定向”的普通招考考生,錄取時必須轉考生檔案。未能在規定時間將考生檔案轉至我所的,取消錄取和入學資格。
(四)被錄取的考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到注冊。如確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提供有關證明,且應以書面形式請假,請假時間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不報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以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五)被錄取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碩士學位證書原件。截止2023年9月1日未獲得碩士學位者或不能提供碩士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學資格。
(六)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錄取為直博生的,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原件。截止2023年9月1日未獲得本科畢業證或學士學位證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畢業證書或學士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學資格。
八、收費及待遇
(一)國家計劃內全日制學術型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為10000元/年/生,按學年收取(包含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
(二)直博生入學時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繳納學費并享受對應的獎助體系。
(三)碩博連讀轉博考生經考核錄取為博士生的,入學后按博士身份繳納學費并享受對應的獎助體系。
(四)國家計劃內全日制學術型定向博士研究生入學報到時需一次性繳納基本學制內培養費4.5萬元。
九、培養方式和學習年限
我所招收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學習形式為全日制。
(一)普通招考博士生學制一般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6年;
(二)通過碩博連讀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碩士階段在內修讀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8年;
(三)通過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直博生,學制一般為5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8年。
十、違紀處罰
對于考生提交虛假材料、考試作弊及其他違反招生規定的行為,將按教育部的《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及相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十一、就業
非定向博士生畢業后在國家的就業政策指導下“雙向選擇”就業;定向培養的博士生畢業時按定向協議到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十二、其他
(一)考生因報考博士研究生與原所在單位或定向及服務合同單位產生的糾紛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導致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復試、無法被錄取或復查不合格取消錄取資格(入學資格)的后果,我所不承擔責任。
(二)因考生報考多家單位、造成重復錄取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承擔。
(三)考生可通過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 (http://admission.ucas.ac.cn) 或我所網站(http://www.yic.cas.cn/yjsjy/)查閱專業目錄等信息。
(四)博士招生專業目錄中公布的擬招生人數為預計招生人數,實際錄取人數以當年國科大下達指標為準。
(五)本簡章如有與國家新出臺的招生政策(含相關時間結點)不符的事項,以上級主管部門新政策為準。
(六)本簡章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生部負責解釋。
聯系人:付老師
電話:0535-2109011 E-mail:yjs@yic.ac.cn
地址:煙臺市萊山區春暉路17號 郵編:264003
部門: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生部
(七)為方便考生咨詢,已建2023年YIC考博咨詢群,歡迎各位考生實名申請進入。同時,歡迎關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招辦公眾號,了解海岸帶所更多信息。
煙臺海岸帶所研招辦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