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臺,在海岸帶(董詩源 武漢大學)
“我會記得給你帶煙臺的蘋果回來的”。從武漢離開的時候,對同學半開玩笑的說,不過現在看來估計是沒辦法搬到了,因為來了才知道,蘋果的季節還沒到,櫻桃的季節剛剛過去,超市里的貨架上出售的都是紅富士……。但是,美麗的煙臺,繽紛的海岸帶卻以其獨特的美麗成為我暑期生活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煙臺是一座海濱城市,因為海洋的庇佑,不僅氣候宜人,同時因為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這里的生活格外平靜,每天晚上人們吃吃海鮮,或者到海邊,白日里曬曬日光浴,晚上散散步,或者支個帳篷迎接第二天的日出,這與我所來自的武漢市分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生活的味道——這樣真好!
但是身在陌生的城市,旅人往往容易孤獨,偌大的地方卻沒有自己的家,但是在煙臺卻不一樣,因為YIC,所以不一樣。
“YIC”全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始建于2006年,2009年正式驗收成立,是中國科學院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海岸帶經濟與人類活動的破壞與污染間的矛盾而設立,得到了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和山東省政府、煙臺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從此,“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在美麗的煙臺落戶了,它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標志著中國在海岸帶方面系統科學研究的正式誕生,歷時五年的成長發育,如今她已從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成長為具有多個研究方向和跨學科領域的少年,并向著成熟穩重的成年邁去,用朱自清先生的話是“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在海岸帶所,我們吃的是和大家一樣的營養餐,住的是比大部分師兄師姐還要好的賓館,享受著專家教授深入淺出的學術講座,體驗著海濱的柔美與沙灘的赤誠,這讓我們一直在各個高校住著冬涼夏暖的寢室,吃著“油比黃金貴”的飯菜,發揚著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的學子們受寵若驚,誠惶誠恐。這里,今天海岸帶所尊重人才,重視人才培養,明天,人才們自會回報海岸帶所,建設海岸帶所!
但是,千言萬語總關情,我愛煙臺海岸帶所,愛的最摯誠的是因為這里有情,有情才會一生羈絆,魂牽夢縈。
我喜歡身材不高,但是見識深刻的任學長,或許是因為在高校呆的久的原因,他身上正如他自己所言,有一股“悶騷”的氣質,這使我對他一見如故;我尊敬皮膚黝黑,但顯得格外成熟穩重的禹師兄,到現在還記得那個一起在沙灘走過的午后,但是說他和任學長是同一級的我到現在還是不能接受;還有小巧可愛的王學姐,瞻前顧后為我們安排這次暑期學校的付老師和王老師,沒有他們的熱情接待和照顧,我想我今天也不會在這兒,在煙臺。當然,我最敬重的,還是我們中科院的老師們,你們把畢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獻給了科學,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功利大行其道的當下社會,自有其內心的一方凈土,培育著祖國未來的花朵,真的,謝謝你們!
五天的時間匆匆而過,十八個小時候我就將離開煙臺,離開海岸帶所,也許我不會再回來,但是我的心卻會永遠系在這兒,我的夢想會揚帆遠航,我真心的愛上了煙臺,愛上了海岸帶所,我衷心的祝愿這個少年能夠迅速成長為祖國的棟梁。請允許我最后以艾青的一句詩結尾:“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